基于产业能级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5:17
【摘要】: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江苏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以及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必经之路。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结构不合理、吸纳就业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拓展发展空间,引导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产业发展政策为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和功能,从产业能级的角度来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构建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联动功能、创新功能四个方面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能级的评价系统,并从每个功能方面出发,用产业贡献率、产出利税率、就业比重、人均工资、产业感应度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FDI、TFP贡献率8个指标来对产业能级进行客观、全面地反映,实现了产业能级的可量化评价;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分类,本文参考了国内外众多机构、组织、学者的分类,最终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七大行业,并且选择了层次分析法来进行产业能级的评价。最后,本文将江苏省与山东、浙江、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能级进行了比较,以确定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能级水平,同时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七个行业的产业能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确定区域内行业的能级水平。在这些能级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能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本文编号:2662854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2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3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4 石奇;张继良;;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赵全超,汪波;对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群能级梯度分布结构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汪斌;金星;;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7 刘志彪;;基于制造业基础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9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10 黄京鸿,葛永军,刁承泰;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超;大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2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6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