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2:31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逐渐把产业链低端的制造加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转而大力发展产业链上的高端产业,如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针对生产者进行服务的产业,对工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渐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制造业内部的服务逐渐外化出来,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在逐年扩大,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为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正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各大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先考虑的重点产业。 成都市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要求,并且作为全国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为紧迫和必要,其自身所具有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广阔的经济腹地、加速的工业化进程、丰富的人力资源、优越的人文及自然环境等优势,也为成都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条件。 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文献综述,总结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其次,采用大量数据选取一些特征指标对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状况、分行业发展状况、空间分布状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对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总体评价;接着,分析了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原由;然后进一步论证成都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和优势;最后提出成都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及措施,本文希望通过对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研究,为成都市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
【图文】:

示意图,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示意图


其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IBM 公司原先以制造计算机为主,现在转型为大型的IT 咨询服务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既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也为生产性服务业自身提供了技术革新和品牌服务的动力。3.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断完善,这条产业链上既有对产品“上游”的配套和服务,又有对产品“中、下游”的配套和服务,产业链上各个从产业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他们之间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上游的产前服务包括管理咨询、研发设计、市场研究、风险投资等;中游的产中服务包括会计法律服务、质量控制、保险、设备租赁等;下游的产后服务包括广告、营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中[1],为各个环节提供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服务业,第二产业


图 3.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从成都市历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第二产业持平,而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提高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自 20 世纪 90 年代始,服务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成都地区经济大产业。2008 年成都市服务业总产值的为 1814.17 亿元,是 1987 年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东海;;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微观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2 江小涓;;“十一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体制政策保障[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3 侯学钢;上海城市功能转变和生产服务业的软化[J];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08期

4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5 王保伦;路红艳;;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7期

6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张沛东;;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中国29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8 曹川;齐颖超;;四川省服务业对工业外溢效应存在性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9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10 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703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03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