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泛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效应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09:3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正变得日益密切,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前者对后者具有促进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泛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业发展很快,但区域内不同省份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其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存在着差异,且整体上发展仍较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途径机制出发,,根据当前泛珠三角地区九省(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各自的发展现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泛珠三角地区各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并构建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对泛珠三角地区各省生产性服务业对该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目前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从整体上看发展水平还不高,它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比较有限,且在不同的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作用的效果差别较为明显。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是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内在因素和市场需求、体制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外在因素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提升作用存在差异,并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和完善信息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大力培养行业人才、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等几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F42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雯旽;富宁港大通道建设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战略[J];珠江水运;2004年10期

2 ;省外发展潮[J];学习导报;2004年07期

3 李石养;泛珠三角:包装企业策略联盟[J];中国包装工业;2004年09期

4 沈洋;泛珠三角印刷业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J];广东印刷;2004年05期

5 宋光辉,刘长风;广东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5期

6 龙方庆;试论民族地区对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民族论坛;2005年02期

7 黄薇,宋菲;透视泛珠合作契机 凸显贵州竞争优势[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黄灼明;用综观发展观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协调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龚唯平,韦前;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综述[J];学术研究;2005年03期

10 舒雨;泛珠:点击各地关键词[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如心;;泛珠三角区域流通合作研究[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谭莹;;农民工面临的任务压力及社会减压途径:以泛珠三角为例[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3 李耕;;试论如何开展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运输一体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袁持平;田甜;;泛珠三角区域贸易与投资新形势[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洁娟;甘巧林;;泛珠三角九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李良;林欣;;泛珠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融合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7 甘军丽;罗寿枚;;基于泛珠三角的广东工业旅游发展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前言[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黄景贵;王吉花;;泛珠三角和东盟经贸合作的障碍与政策建议[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威;;区域经济合作与地方保护主义——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例[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2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芳滨;青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N];青岛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孙青芬;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欣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6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06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