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营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21:45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经济型酒店及其市场的研究,将其与服务营销理论结合起来,以“7PS”理论为主线并结合关系营销理论,讨论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营销策略。本文对经济型酒店的营销环境给与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对近几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2005年中国旅游抽样调查》、以及经济型酒店网上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方面提供数据依据。并且依据城镇旅游人员构成及消费状况,可以为经济型酒店初步细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另外对经济型酒店行业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为发展、经营经济型酒店提供了宏观信息,至于落实到某一地区领域、某一具体经济型饭店市场的开发和经营,还要依据实际情况,做更为详尽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在对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是依据现时国内的市场状况,应用服务营销组合理论和关系营销理论对经济型酒店发展提出一些见解。在产品策略方面,提出经济型酒店标准化和差异化相结合的产品策略,并进一步应用产品层次理论,设计经济型酒店提供的服务,对经济型酒店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提出见解。针对经济型酒店的定价,在肯定中低档价格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经济型酒店定价的因素,为经济型酒店的定价提供一定的依据。在经济型酒店选址方面,主要结合“锦江之星”的地理位置,定位经济型酒店的选址策略。另外在经济型酒店的促销、人员等其他营销组合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依据关系营销理论,提出经济型酒店要与顾客、关联企业以及政府和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使其能够得到稳固的发展。 目前,在国内对经济型酒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和标准,众说纷纭。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特点给与了系统的阐述,界定了经济型酒店的内涵。第三部分对服务营销理论发展给与梳理,确定本文研究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营销理论基础,并对目前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营销做出综述。 第四部分,对经济型酒店所处宏观环境、市场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描绘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前景。本部分主要应用了“PEST”理论,对经济型酒店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据国家旅游统计年鉴以及旅游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以及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前景。 第五部分的内容是对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根据“SWOT”分析模型,对国内经济型酒店的优势、劣势,以及其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经济型酒店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进行讨论。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在以上各部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7PS”理论和关系营销理论,提出了经济型酒店各种营销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是经济型酒店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以及服务营销所特有的人员策略、有形展示策略、服务过程策略,并提出了经济型酒店的关系营销策略。 全文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对服务营销理论的阐释是为了指导具体实践,将服务营销的理论应用到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中,而对经济型酒店服务营销模式的研究,又进一步丰富了服务营销相关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719
【图文】:

经济型酒店,排行榜,酒店,旅馆


有生「旅月卜乡巨翻留,睡,舰中口翻盛里出升弓欲弃蔺‘身网图2一 12006经济型酒店4月排行榜足经济型酒店的条件,但服务却远远不足。并且绝大部分还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式旅馆,客房内没有卫生间、空调等现代设施,家具用品也简陋粗糙,虽说这类已落伍于时代的旅馆在许多地区仍有其存在的市场需要,但显然不具有研究意义。一7一

经济型酒店,排行榜,酒店,中国经济


图4一2006全国经济型酒店品牌排行榜数据来源:中国经济酒店网年七月份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主要供给数量如图4一所示。如果不计算低星级经济型酒店和青年旅社,那么到2006年7月经济型酒店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开业酒店数有331家,客房数有41968间。加上青年旅社,可达5万间左右。从2003年重新修订颁布的旅游酒店星级标准来看,虽然对一星和二星级酒店的标准已经接近经济型酒店的特征,但目前尚处于调整阶段,所以不能简单的将其加入到经济型酒店之列。在国内五星、四星的酒店客房数有30.%万间,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欧洲新上榜酒店集团有近一半有经济型品牌:世界主要经济型酒店集团供给量均达到上百甚至上千家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晶;我国酒店集团官方网站功能评价及发展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左陵;酒店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房定斌;基于竞争者主维度的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定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3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13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