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低端服务业的就业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21:19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焦点。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却逆流而上,就业增长势头不减,这大大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困境。因此,对中低端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解决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服务业与就业的研究文献的总结,汲取其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就业实际情况,围绕服务业尤其是中低端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如何有效发挥这个中心,探讨了服务业就业与经济产出、人力资源、城市化及收入分配公平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量分析我国服务业尤其是中低端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结论如下: 1)我国服务业就业效应的五个影响因子,分别是人均国民收入、第三产业雇员平均工资额、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及基尼系数; 2)我国服务业就业具有正向规模效应,即当人均国民收入、城市化率及第三产业雇员平均工资额均增长1%时,我国服务业就业量增长超过1%; 3)我国服务业就业量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F249.2
【图文】:
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的“双转型”艰巨任务,而实现“双转型”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得不依赖劳动力供给方的根本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巨大的周期性失业冲击,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2009年以来,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矛盾的两面恰恰说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至今没有消除。同时,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调整速度极其缓慢,结构性失业甚至变得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从业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吸纳能力逐步提高,这大大缓解了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如图1.1)。
001一2时
图1一3论文的研究框架图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上图所示,遵循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用“就业效应”作为全文的主线。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对目前国内外相的研究状况加以汇总和分析,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中低端服务业概述。本章首先总结明确服务业的内涵,进而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其定义及内涵,并探讨中低端服务业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意义。第三章,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四章,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这两章内容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考察影响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各种因子及其影响力。第五章,在第三章、第四章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低端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总结影响我国服务业尤其是中低端服务业就业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第六章,结论及展望。本章对全文加以总结,提出本次研究解决的问题的重要结论,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做了铺垫。
本文编号:2782979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719;F249.2
【图文】:
1.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的“双转型”艰巨任务,而实现“双转型”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得不依赖劳动力供给方的根本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巨大的周期性失业冲击,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2009年以来,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矛盾的两面恰恰说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至今没有消除。同时,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内生的根深蒂固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调整速度极其缓慢,结构性失业甚至变得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从业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吸纳能力逐步提高,这大大缓解了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如图1.1)。
001一2时
图1一3论文的研究框架图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上图所示,遵循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用“就业效应”作为全文的主线。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提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对目前国内外相的研究状况加以汇总和分析,说明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中低端服务业概述。本章首先总结明确服务业的内涵,进而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其定义及内涵,并探讨中低端服务业的特点及对其研究的意义。第三章,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四章,我国服务业就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这两章内容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来考察影响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各种因子及其影响力。第五章,在第三章、第四章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低端服务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总结影响我国服务业尤其是中低端服务业就业效应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第六章,结论及展望。本章对全文加以总结,提出本次研究解决的问题的重要结论,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2 魏作磊;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3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4 夏杰长;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1期
5 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6 方远平;毕斗斗;;国内外服务业分类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1期
7 毕蛟;弗鲁姆与期望机率模式理论[J];管理现代化;1988年02期
8 李江帆,潘发令;第三产业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国际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9 王廉;;高端服务业经济研究[J];经济师;2009年03期
10 何金耿;第三产业发展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春平;中国就业弹性的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78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