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新街口CBD服务业空间集聚及演变特征——基于微观企业数据
发布时间:2021-03-29 15:20
经典的CBD内部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源于西方,在新时期背景下需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使用机器学习分类的2000—2018年微观企业数据,通过分析产业结构、集聚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等,探寻中国典型城市中心CBD——南京新街口地区的服务业时空演变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①南京市新街口服务业产业结构演变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数量持续领跑,流通性服务业增速趋缓,与消费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差距拉大,总体未出现专业化趋势;在与全市对比中,消费性服务业有更强的比较优势,且优势随时间推移而扩大。②行业集聚程度分化,各行业集聚程度演变表现为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总体集聚,其中餐饮、娱乐与居民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最高;零售业呈分散趋势,与前者形成倒挂;生产性服务业两极分化,金融业偏集聚,而研发设计服务业偏分散。③空间分布上演变整体呈现双圈层收缩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高度耦合,社会性服务业集聚中心趋于内核,流通性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集聚在外圈层。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与企业分布
然后,将包括n个Di值的数组导入核函数,计算这一数组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如式(2):式中:gi(D)为概率密度函数;D为自变量;f()为高斯核函数;h为最优带宽,使用Silverman法计算各样本组的最佳带宽,如式(3):
从比例结构上看,南京市新街口CBD服务业总体未出现专业化趋势,以零售批发为主的流通性服务业被其他行业拉开了距离。图3为2000—2018年各行业组新注册企业数量变动。可见:(1)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变化不大,这表明服务业产业结构在19 a间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未出现部分行业外流的专业化现象。(2)信息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在19 a间出现了分化的趋势。2000—2011年三者的差距一直没有拉开,且排名起伏不定;2011—2015年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数量开始高于信息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业,三者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5—2018年消费性服务业的增加值继续在三者中领跑,且流通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开始减小,与信息服务业逐渐拉开了距离。考察流通性服务业的具体组成,可知零售业和批发业占总流通性服务业企业数量的84.1%。流通性服务业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在2015年左右,而这一时间正是中国网络购物以及移动端购物兴盛的时间节点(1)。网络移动购物的崛起给居民的消费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城市商业中心的零售批发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反映在产业空间上的现象就是流通性服务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值减小。(3)社会性服务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从2000年接近0的状态发展至近几年每年企业增量约200家。2.2 全市服务业结构特征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三角地区研发企业集聚与知识溢出强度——连续空间中的微观分析[J]. 王庆喜,胡志学. 地理科学. 2018(11)
[2]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变[J]. 吴丹丹,马仁锋,张悦,金邑霞,赵一然. 经济地理. 2018(10)
[3]珠三角制造业集聚特征及基于增量的演变分析[J]. 李汉青,袁文,马明清,袁武.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9)
[4]基于POI数据的郑东新区服务业空间聚类研究[J]. 李江苏,梁燕,王晓蕊. 地理研究. 2018(01)
[5]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J]. 张延吉,吴凌燕,秦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9)
[6]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 李阳,陈晓红. 地理研究. 2017(07)
[7]CBD现代服务业集聚机制与发展对策[J]. 武占云,王业强. 开发研究. 2016(04)
[8]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J]. 周麟,沈体雁.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4)
[9]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武汉市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演化研究[J]. 刘孟阳,林爱文. 人文地理. 2015(06)
[10]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格局演变[J]. 蒋海兵,张文忠,余建辉. 经济地理. 2015(09)
本文编号:3107757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与企业分布
然后,将包括n个Di值的数组导入核函数,计算这一数组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如式(2):式中:gi(D)为概率密度函数;D为自变量;f()为高斯核函数;h为最优带宽,使用Silverman法计算各样本组的最佳带宽,如式(3):
从比例结构上看,南京市新街口CBD服务业总体未出现专业化趋势,以零售批发为主的流通性服务业被其他行业拉开了距离。图3为2000—2018年各行业组新注册企业数量变动。可见:(1)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变化不大,这表明服务业产业结构在19 a间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未出现部分行业外流的专业化现象。(2)信息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在19 a间出现了分化的趋势。2000—2011年三者的差距一直没有拉开,且排名起伏不定;2011—2015年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数量开始高于信息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业,三者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5—2018年消费性服务业的增加值继续在三者中领跑,且流通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开始减小,与信息服务业逐渐拉开了距离。考察流通性服务业的具体组成,可知零售业和批发业占总流通性服务业企业数量的84.1%。流通性服务业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在2015年左右,而这一时间正是中国网络购物以及移动端购物兴盛的时间节点(1)。网络移动购物的崛起给居民的消费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城市商业中心的零售批发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反映在产业空间上的现象就是流通性服务业企业数量的增加值减小。(3)社会性服务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从2000年接近0的状态发展至近几年每年企业增量约200家。2.2 全市服务业结构特征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三角地区研发企业集聚与知识溢出强度——连续空间中的微观分析[J]. 王庆喜,胡志学. 地理科学. 2018(11)
[2]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变[J]. 吴丹丹,马仁锋,张悦,金邑霞,赵一然. 经济地理. 2018(10)
[3]珠三角制造业集聚特征及基于增量的演变分析[J]. 李汉青,袁文,马明清,袁武.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9)
[4]基于POI数据的郑东新区服务业空间聚类研究[J]. 李江苏,梁燕,王晓蕊. 地理研究. 2018(01)
[5]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基于连续平面的测度方法[J]. 张延吉,吴凌燕,秦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9)
[6]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 李阳,陈晓红. 地理研究. 2017(07)
[7]CBD现代服务业集聚机制与发展对策[J]. 武占云,王业强. 开发研究. 2016(04)
[8]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J]. 周麟,沈体雁.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4)
[9]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武汉市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演化研究[J]. 刘孟阳,林爱文. 人文地理. 2015(06)
[10]杭州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格局演变[J]. 蒋海兵,张文忠,余建辉. 经济地理. 2015(09)
本文编号:3107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10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