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13:20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30年的发展,中国服务总量有所提升但仍显不足,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变动但仍待优化,服务业就业比重有所提高但潜力仍有待挖掘,在这些成绩与不足并存的这一客观现实面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地与思考,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即中国服务业在经过过去30年间“粗放式”或者说平稳发展期之后,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深水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正逐步显现,如传统思想观念、体制性障碍、核心技术不足等,且存在着这些深层次矛盾对于服务业自身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而言不可忽略、无法回避的约束条件。中国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加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有悖于服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全面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把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国民经济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国民...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3、2 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方法与思路
1、4、1 本文的框架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服务业:一个动态的范畴
2、1 “服务观”的进化——对服务不断深入的认识
2、1、1 服务的溯源
2、1、2 西方经济学界在争论中不断演进的“服务观”
2、1、3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论述
2、1、4 中国学界对服务的认识
2、2 服务业:一个动态的范畴
2、2、1 服务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2、2 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的比较
2、2、3 服务业的重要性——基于业态视角
2、2、4 小结
2、3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对传统与现代界定的批判
3、 服务业发展机理的认识
3、1 服务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3、1、1 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深化
3、1、2 市场的发育与社会需求的增加
3、1、3 城市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3、1、4 小结
3、2 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理论
3、2、1 罗斯托的六阶段理论
3、2、2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3、2、3 小结
3、3 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理论
3、3、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3、2 库兹涅兹关于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理论
3、3、3 “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3、3、4 小结
4、 当前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趋势之一:服务业知识化
4、1、1 鲍莫尔“成本病”模型
4、1、1、1 模型假设
4、1、1、2 “成本病”模型
4、1、1、3 模型的理论意义
4、1、2 服务业知识化的内涵
4、1、3 服务业知识化的表现形式
4、2 服务方式现代化
4、2、1 信息通信技术(ICT)与服务方式的改变
4、2、2 服务方式现代化的内涵
4、2、3 网络化与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
4、3 服务环节外部化
4、3、1 服务环节外部化的内涵
4、3、2 比较优势效应
4、3、3 服务外包与服务环节外部化
4、4 服务业地位重化
4、4、1 服务经济体现国家核心竞争优势
4、4、2 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4、4、3 服务业成为舒缓就业压力的“减压阀”
4、5 小结
5、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实证分析
5、1 中国服务业发展历程回顾
5、2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5、2、1 服务业总量比重的变动
5、2、2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5、2、3 服务业区域结构的变动
5、2、4 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动
5、3 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服务总量不足
5、3、2 内部结构不合理
5、3、3 地区发展不平衡
5、3、4 就业比重“仍然”偏低
5、4 小结
6、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一——一般问题
6、1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涵义与实质
6、1、1 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6、1、2 以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6、1、3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缓解的统一
6、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
6、2、1 政府层面:优化产业结构与缓解民生压力的需要
6、2、2 企业层面: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6、2、3 消费者层面: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6、3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可能性
6、3、1 服务全球化与要素的跨国流动
6、3、2 国家产业与行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6、3、3 技术进步、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的创新
6、4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目的
6、4、1 从国民经济角度看:服务总量进一步提高
6、4、2 从内部结构角度看: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6、4、3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产业互动进一步深化
6、4、4 从就业功能角度看: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6、4、5 从技术能级角度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6、5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框架性预测与展望
6、5、1 总体框架
6、5、2 行业框架
6、5、3 区域框架
7、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二——横向各问题的考虑
7、1 解决观念问题的设想
7、1、1 传统偏见与认识的不足——重产品、轻服务
7、1、2 创新精神的缺失
7、1、3 粗放式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7、1、4 树立正确的服务业发展思想
7、2 解决体制环境问题的设想
7、2、1 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公共职能发挥不力
7、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环境制约因素
7、2、3 完善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机制
7、3 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的设想
7、3、1 高新技术自身的动态性
7、3、2 高新技术背景下服务的成本约束
7、3、3 以信息化促进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
7、4 解决人才问题的设想
7、4、1 人力资本与服务业知识化趋势
7、4、2 内部来源:大力培养国内服务人才
7、4、3 外部来源:提供发展机遇,广纳海外人才
7、5 解决资金问题的设想
7、5、1 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7、5、2 努力拓宽服务企业融资渠道
8、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三——纵向各层面的考虑
8、1 宏观层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8、1、1 加强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
8、1、2 发挥税收政策的扶持作用
8、1、3 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8、2 中观层面:重点行业与区域结构问题
8、2、1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重点行业问题
8、2、1、1 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的基础性行业
8、2、1、2 与知识和科技创新相关的行业
8、2、1、3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行业
8、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区域结构问题
8、2、2、1 正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结构问题
8、2、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区域路径
8、3 微观层面: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8、3、1 加快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8、3、2 提高中国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
8、3、3 品牌建设与“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摘要)[J]. 邓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J]. 张耀谋,李力.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8)
[3]生产性服务业:社会经济统计的新领域[J]. 宋马林. 中国统计. 2009(05)
[4]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 孔祥荣.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4)
[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潜力与政策建议[J]. 夏杰长,吴家淼. 中国经贸导刊. 2009(02)
[6]“产业空心化”论当休矣[J]. 刘继国.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8(06)
[7]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张桂枝. 天津经济. 2008(10)
[8]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J]. 杨圣明. 经济学动态. 2008(09)
[9]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J]. 姜义茂. 财贸经济. 2008(09)
[10]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个问题[J]. 何吉成,姚琦. 前进. 2008(07)
博士论文
[1]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 黄维兵.西南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0545
【文章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现有研究文献综述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3、2 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方法与思路
1、4、1 本文的框架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服务业:一个动态的范畴
2、1 “服务观”的进化——对服务不断深入的认识
2、1、1 服务的溯源
2、1、2 西方经济学界在争论中不断演进的“服务观”
2、1、3 马克思关于服务的论述
2、1、4 中国学界对服务的认识
2、2 服务业:一个动态的范畴
2、2、1 服务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2、2 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的比较
2、2、3 服务业的重要性——基于业态视角
2、2、4 小结
2、3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对传统与现代界定的批判
3、 服务业发展机理的认识
3、1 服务业发展的一般原因
3、1、1 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深化
3、1、2 市场的发育与社会需求的增加
3、1、3 城市化发展的助推作用
3、1、4 小结
3、2 服务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理论
3、2、1 罗斯托的六阶段理论
3、2、2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3、2、3 小结
3、3 服务业与产业结构变动相关理论
3、3、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3、2 库兹涅兹关于现代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理论
3、3、3 “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3、3、4 小结
4、 当前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
4、1 趋势之一:服务业知识化
4、1、1 鲍莫尔“成本病”模型
4、1、1、1 模型假设
4、1、1、2 “成本病”模型
4、1、1、3 模型的理论意义
4、1、2 服务业知识化的内涵
4、1、3 服务业知识化的表现形式
4、2 服务方式现代化
4、2、1 信息通信技术(ICT)与服务方式的改变
4、2、2 服务方式现代化的内涵
4、2、3 网络化与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
4、3 服务环节外部化
4、3、1 服务环节外部化的内涵
4、3、2 比较优势效应
4、3、3 服务外包与服务环节外部化
4、4 服务业地位重化
4、4、1 服务经济体现国家核心竞争优势
4、4、2 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4、4、3 服务业成为舒缓就业压力的“减压阀”
4、5 小结
5、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实践——实证分析
5、1 中国服务业发展历程回顾
5、2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5、2、1 服务业总量比重的变动
5、2、2 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5、2、3 服务业区域结构的变动
5、2、4 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动
5、3 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服务总量不足
5、3、2 内部结构不合理
5、3、3 地区发展不平衡
5、3、4 就业比重“仍然”偏低
5、4 小结
6、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一——一般问题
6、1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涵义与实质
6、1、1 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6、1、2 以服务业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6、1、3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缓解的统一
6、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
6、2、1 政府层面:优化产业结构与缓解民生压力的需要
6、2、2 企业层面: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6、2、3 消费者层面: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6、3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可能性
6、3、1 服务全球化与要素的跨国流动
6、3、2 国家产业与行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6、3、3 技术进步、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与理念的创新
6、4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目的
6、4、1 从国民经济角度看:服务总量进一步提高
6、4、2 从内部结构角度看: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6、4、3 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产业互动进一步深化
6、4、4 从就业功能角度看: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6、4、5 从技术能级角度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6、5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框架性预测与展望
6、5、1 总体框架
6、5、2 行业框架
6、5、3 区域框架
7、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二——横向各问题的考虑
7、1 解决观念问题的设想
7、1、1 传统偏见与认识的不足——重产品、轻服务
7、1、2 创新精神的缺失
7、1、3 粗放式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7、1、4 树立正确的服务业发展思想
7、2 解决体制环境问题的设想
7、2、1 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公共职能发挥不力
7、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环境制约因素
7、2、3 完善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机制
7、3 解决核心技术问题的设想
7、3、1 高新技术自身的动态性
7、3、2 高新技术背景下服务的成本约束
7、3、3 以信息化促进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
7、4 解决人才问题的设想
7、4、1 人力资本与服务业知识化趋势
7、4、2 内部来源:大力培养国内服务人才
7、4、3 外部来源:提供发展机遇,广纳海外人才
7、5 解决资金问题的设想
7、5、1 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7、5、2 努力拓宽服务企业融资渠道
8、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之三——纵向各层面的考虑
8、1 宏观层面: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8、1、1 加强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
8、1、2 发挥税收政策的扶持作用
8、1、3 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
8、2 中观层面:重点行业与区域结构问题
8、2、1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重点行业问题
8、2、1、1 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的基础性行业
8、2、1、2 与知识和科技创新相关的行业
8、2、1、3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行业
8、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区域结构问题
8、2、2、1 正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结构问题
8、2、2、2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改造的区域路径
8、3 微观层面: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8、3、1 加快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8、3、2 提高中国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
8、3、3 品牌建设与“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摘要)[J]. 邓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J]. 张耀谋,李力. 经济研究导刊. 2009(18)
[3]生产性服务业:社会经济统计的新领域[J]. 宋马林. 中国统计. 2009(05)
[4]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J]. 孔祥荣.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4)
[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距、潜力与政策建议[J]. 夏杰长,吴家淼. 中国经贸导刊. 2009(02)
[6]“产业空心化”论当休矣[J]. 刘继国.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8(06)
[7]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张桂枝. 天津经济. 2008(10)
[8]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J]. 杨圣明. 经济学动态. 2008(09)
[9]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J]. 姜义茂. 财贸经济. 2008(09)
[10]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几个问题[J]. 何吉成,姚琦. 前进. 2008(07)
博士论文
[1]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D]. 黄维兵.西南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60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26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