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2:11

  本文关键词: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缘起、形式、空间布局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需求、投资额度、专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因素等为影响因子的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且通过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代表制度因素的对外开放度是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最大影响因子,城市化率和代表都市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次之。代表本地需求的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及代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投入的投资额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则非常有限,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规模的影响不明显。而包含了生活性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区位商指数并不代表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这提示我国都市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外向发展 副省级城市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优势学科项目“产业运行与产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2010XG041)的资助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自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也称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被提出后,相关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领域涵盖了生产性服务业核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结构变化的测量、生产服务业外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都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春亮;乔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2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3 钟韵;;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4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5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6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洪银兴,陈雯;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以江苏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8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方大春;;安徽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刘瑜;沈山;;近年来江苏城市化发展特征、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6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7 郑吉昌,夏晴;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及产业整合效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吴涛;李姗姗;;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7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3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4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5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6 顾朝林;南京城市行政区重构与城市管治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7 侯学钢,宁越敏;上海市办公楼(区)迈向21世纪发展的规划设想[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8 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6期

9 姚士谋,顾朝林,Kamwing Cheng;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与地域结构发展策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10 张京祥,崔功豪,朱喜钢;大都市空间集散的景观、机制与规律——南京大都市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施晓川一行调研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J];泸州科技;2011年02期

2 张述冠;;生产性服务业乘势待起[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08期

3 郭东海;;山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年05期

4 ;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世纪行;2011年08期

5 吴晓琛;;青岛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6 魏江;;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线图和模式选择[J];今日浙江;2011年12期

7 尚前名;王子鸢;;副省级城市发展的三大支撑[J];w

本文编号:361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61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