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7:29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城市发展 世界城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20、40901087、40971101)
【分类号】:F719
【正文快照】: 二战以来三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动态演化,并呈现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以价值链细分的要素分工为主要形式、以业务和服务外包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发展态势,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国际产业竞争的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2 阎小培,许学强;广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兼释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3 余佳;丁金宏;;全球化、新国际劳动分工与全球城市的崛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王如渊,李燕茹;深圳中心商务区的区位转移及其机制[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5 赵群毅;谢从朴;;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因子分析——以北京为例[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6 钟韵;;西方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庆;张王雁;杨成凤;;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罗若愚;奎屯城市经济活动的变化发展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王玉莲;;金融危机、世界产业转移与中国的承接[J];财经界;2010年06期

4 王玉莲;;金融危机、世界产业转移与中国的承接[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5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Policy of Producer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in Beijing C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Beijing,Tianjin,Shanghai,Guangzhou and Shenzhe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6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3期

7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8 秦泗刚,王慧;西安市现代商务活动发展及其空间动态[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9 唐勇;刘云亚;;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年S2期

10 罗福源,罗寿枚;国内CBD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江;;层次性与多元化:构建福田环CBD高端产业带的设想与建议[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8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孟祥林;城市化进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伟伟;北京市银行业空间布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冲;开封市区空间结构分析与调控[D];河南大学;2011年

5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志伟;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董晶晶;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淑娟;陕西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陈凯;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张良;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铁路网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2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3 樊绯;20世纪城市发展与CBD功能的演变[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4期

4 李芳,,高春茂;国外CBD研究及规划实例简介(一)[J];城市问题;1994年02期

5 戴德胜,姚迪,刘博敏;公司总部办公选址因子分析——以北京市总部办公分布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3期

6 张文忠,庞效民,杨荫凯;跨国企业投资的区位行为与企业空间组织联系特征——以在华投资的日资和韩资企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7 钟韵;;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8 贺灿飞,梁进社,张华;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9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铮,毛可晶,刘筱,赵晶媛,谢书玲;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黄繁华;;信息不对称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2 陈建军;陈菁菁;;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09年02期

3 ;吸引外资助推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J];时代经贸;2008年08期

4 孙华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演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任英华;邱碧槐;;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3期

6 庞毅;郭崇义;;北京生产性流通服务业辐射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7 陈潮;雍继敏;;略论我国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问题[J];经济前沿;2008年11期

8 郑锋;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海口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9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10 周明生,王辉龙;浅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J];南方经济;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鹤春;张怀野;;推进沈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对策构建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殷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于琨;张展;李怀忠;;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生态省建设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8 李四化;;关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9 ;第六章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10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2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芳滨;青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N];青岛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刘欣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燕;现代服务业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87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