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12:12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1]:高投入和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进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因此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贵州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第三产业以及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发达区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解决的问题很多[2];如区域中各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内部存在低端需求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局面依然存在,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对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提出应对策略意义重大。首先,回顾国内外第三产业发展的理论及相关理论成果并进行综述,接下来对相关理论,即第三产业的划分、第三产业内部变化规律、第三产业的作用、影响第三产业的客观因素、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进行梳理,同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对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影响第三产业外部和内部因素以及和全国进行对比,得出当前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所处的历史地位。其次,在深入分析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本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的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贵州省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从空间的视角以贵州省2013年数据为依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贵州省6个市和3个自治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以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立足于贵州省的省情,提出了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策:打造绿色生态贵州;加强政府的引导;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发展优势产业缩小各市州发展的差距;加快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居民收入稳增长;改变区域发展的思路。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 趋势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1.2.3 述评14-15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15-18
  • 1.3.1 研究主要内容15-16
  • 1.3.2 研究内容的框架16-17
  • 1.3.3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第三产业相关理论18-22
  • 2.1 第三产业的划分18
  • 2.2 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8-19
  • 2.3 第三产业的作用19-20
  • 2.4 影响第三产业的客观因素20-21
  •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21-22
  • 第三章 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22-37
  • 3.1 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2-33
  • 3.1.1 三次产业对比分析22-24
  • 3.1.2 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24-29
  • 3.1.3 影响第三产业的内外部因素分析29-33
  • 3.2 影响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33-37
  • 第四章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37-42
  • 4.1 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37-39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37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7-38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38-39
  • 4.2 评价方法的选定39-42
  • 4.2.1 因子分析方法40
  • 4.2.2 因子分析模型40
  • 4.2.3 聚类分析方法40-42
  • 第五章 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42-49
  • 5.1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42
  • 5.2 因子分析评价过程42-47
  • 5.3 聚类分析评价过程47-49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49-54
  • 6.1 结论49-50
  • 6.2 对策50-54
  • 6.2.1 打造绿色生态贵州50
  • 6.2.2 加强政策引导50-51
  • 6.2.3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质量51
  • 6.2.4 加强一二三产之间的有效融合51-52
  • 6.2.5 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52
  • 6.2.6 发展优势产业缩小各市州发展差距52-53
  • 6.2.7 调整区域发展的思路53-54
  • 第七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4-55
  • 7.1 研究的不足54
  • 7.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文章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巧;;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驻马店市为例[J];北方经贸;2012年02期

2 蓝坚;陈剑;梁力;;我国第三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24期

3 梁杰;蒋亚朋;祝爱民;;辽宁第三产业演进特征及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6期

4 李翠艳;孙文生;张亚梅;李红梅;;河北省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5 郭万山,叶天勇;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陈扬;;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熊兴;;关于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迅;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5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465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