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

发布时间:2017-06-18 18: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网络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前沿。借鉴西方有关的研究工具,从城市网络的层级特征、网络模式、功能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与已有的城市等级体系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个别城市如昆山、义乌等城市承担了重要的网络联系中心的作用。同时,城市间的网络连接也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上海、南京、杭州)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网络的最主要的联系。从影响范围来看,上海的网络指向性最强,涉及面也最广,但南京和杭州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所在省份之内,扁平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显著。网络联系的核心区域开始由传统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所围合的"Z"字型区域向北部的南通、扬州以及南部的绍兴等地区扩散。根据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形成的网络特征的不同,将11个部门分为完善型、扁平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
【作者单位】: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地区 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网络 网络连接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70,41130750)
【分类号】:F719;F299.27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城市网络研究日益成为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1-4]。由跨国公司带动的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区域边界的不断弱化,区域空间组织模式正从传统的中心地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化[5],中心地系统强调空间组织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子来;赵渺希;;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2 谭一m:;杨永春;冷炳荣;李甜甜;;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3 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4 汪明峰;宁越敏;;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5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梁双波;;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6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7 赵渺希;刘铮;;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J];城市规划;2012年09期

8 王波;甄峰;席广亮;钱前;吴乘月;张浩;;基于微博用户关系的网络信息地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9 尹俊;甄峰;王春慧;;基于金融企业布局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10 钟韵,阎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黄岚;张敏;周清;;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与镇江城市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周经娟;万红先;;安徽产业结构演进中服务业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潘庆;张王雁;杨成凤;;国内外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6 赵成柏;;地区生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计量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7 赵德海;贾晓琳;;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外包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8 曹贤忠;;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9 周经娟;万红先;;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安徽省服务业发展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晓明;汪淳;;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城镇格局分析——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视角[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青;甄峰;;信息革命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林善浪;张惠萍;;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及集聚模式变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涛方;秦新光;;巨型城市区多中心结构:国外案例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建喜;;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以副省级以上城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耿磊;罗震东;;制造业集群视角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演化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阳;;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演化研究——基于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7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张璞玉;;一体化视角下武汉“1+8”城市群产业整合——基于水平和垂直空间经济结构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9 秦萧;甄峰;;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与展望[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曾群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长三角同城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姜丽丽;辽宁省港口城市空间格局及整合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薛静;青海省公路网时空演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源鸿;沈阳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张艳;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汤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惠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方,吴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2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3 张闯;孟韬;;中国城市间流通网络及其层级结构——基于中国连锁企业百强店铺分布的网络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5期

4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5 王德,赵锦华;城镇体系分析系统的升级开发与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6 彼得·豪尔,王士兰 ,王之光;长江范例[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7 汪明峰;浮现中的网络城市的网络——互联网对全球城市体系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8 赵晓斌;王坦;;跨国公司总部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与应用[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9 顾朝林;;巨型城市区域研究的沿革和新进展[J];城市问题;2009年08期

10 侯学钢,宁越敏;上海市办公楼(区)迈向21世纪发展的规划设想[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王灏;光电子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祥飞;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7年

2 周浩元;基于多主体的复杂产业知识网络动态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2 钟韵,闫小培;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3 周明生,王辉龙;浅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J];南方经济;2005年10期

4 姚耀;陈高森;骆守俭;;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5 刘岐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增强城市竞争力[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8期

6 郑友;;电子商务平台下的本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0期

7 李转少;;四学会联手举办报告会 聚焦“机械工业的增值服务”[J];中国机电工业;2008年02期

8 刘飞龙;;厦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思考[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9 贺俊果;;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1期

10 吴可人;;推进服务业从制造业的分离[J];浙江经济;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长乐;;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关系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2 孙俊英;张养梅;张晓春;车慧正;占明锦;马千里;俞向明;;长江三角洲地区背景区域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张强;陈家其;吴宜进;;长江三角洲历史旱涝与古里雅冰芯气候变化遥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郭坤一;于军;方正;赵健康;冯小铭;王润华;张于平;梁晓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5 曹可强;;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体育产业的一体化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孙顺才;;未来海面变化对加剧长江三角洲地区洪涝灾害影响初步分析[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章波;濮励杰;黄贤金;周青;吕敏眸;李宪文;;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许有鹏;于瑞宏;王一秋;罗贤;;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2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芳滨;青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N];青岛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孙青芬;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樊文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及其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460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