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视角入手,基于2003-2012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取决于城市规模;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的城市可以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大城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及更好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集聚效益越显著;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随经济体量的扩大呈现倒U形变化。此结果意味着不同等级的城市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需要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而经济规模较小的城市应避免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经济绩效 行业异质性 地区差异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3YYJ02) 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重大资助项目(LLYJ13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4YJA630090)
【分类号】:F719;F299.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业贯穿于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两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决定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源泉。20世纪80年代以来,OECD主要成员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1/3,创造的工作岗位也已经明显超过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2 宣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3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4 李建华;孙蚌珠;;服务业的结构和“成本病”的克服——Baumol模型的扩展和实证[J];财经研究;2012年11期
5 盛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6 宣烨;余泳泽;;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38城市的经验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7 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8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蔡伟毅;陈学识;;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3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4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5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7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8 郑效晨;刘渝琳;;FDI、人均收入与环境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9 王翔;;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10 杨勇;;西部在全球化逆转期的转型优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7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晓虎;何伦志;;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吗?——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程佳;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徐玉锋;人力资本、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5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6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存在“成本病”问题吗?[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7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8 李思慧;;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9 姚永玲;赵宵伟;;城市服务业动态外部性及其空间效应[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10 高春亮;乔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杰;;居民通胀预期的异质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视角(下);2013年07期
2 王海军;;异质性企业理论综述与启示[J];现代商业;2009年26期
3 焦斌龙;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及其流动——兼论我国劳动力从自发流动向自主流动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4 沈洁;郭颖梅;杨文彩;;基于异质性分析团队工作绩效提高的策略[J];经济师;2014年01期
5 蔡荣;李丰;胡应得;;成员异质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来自村落共用设施和资源管理的研究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徐旭初;;在成员异质性中进行合作[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06期
7 郑志国;论劳动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兼评学术界的几种观点[J];岭南学刊;2004年05期
8 钟陆文;;人的异质性假设及其经济学阐释[J];求索;2006年02期
9 宋妍;朱宪辰;晏鹰;;异质性影响共享资源集体供给的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9年04期
10 宋妍;晏鹰;;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电信企业集团子公司资源异质性与横向比较[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兴琨;丁桂凤;;团队异质性、冲突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欣;张景焕;;异质性、组织支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涛;刘玉灿;;集体行动中异质性个体的决策机制——基于住宅小区调查的实证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戴昆;钟文勤;胡德夫;姚军;;荒漠啮齿类共存机制与环境异质性[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9 赵果庆;;产业异质性、FDI产业溢出效应与中国产业增长[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靳栋梁;张明敏;党勇;鲁效庆;郭文跃;;表面异质性对甲烷在多孔碳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方付建 汪方芳;异质性消费需求呼唤差别化公共服务[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月云 整理;定量研究应考虑个体异质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李少豪(作者单位:蚌埠制线厂);试论企业的品牌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 杨威;异质性好比炽热流淌的熔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独立学者 柳五;被反感的“散伙饭”是一种社会病[N];东莞日报;2010年
7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杨守涛;协商民主需要何种文化基础[N];团结报;2014年
8 东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1年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湖北 张小明;舍本逐末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软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婕;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D];重庆大学;2014年
2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4 宋妍;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捐赠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春顶;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文军;羊草克隆整合对碱环境异质性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吴昊e,
本文编号:502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0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