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1:23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服务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占其国民经济的比重普遍超过了75%;而且也正是服务业推动了这些经济体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纵观当今世界服务经济的发展态势,生产者服务业已完全超越了消费者服务业和政府公共服务,成为了最主要的服务业发展形态。而反观山东省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第二产业依然是最主要经济增长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落后。山东省不但落后于江苏省、广东省等经济体量相近的省份,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便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就学界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定义、外化原因和产业关联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而后以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依托,展开了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具体研究。在对山东省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之后发现:虽然近些年来山东省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但比较来看生产者服务业依然发展滞后,与山东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在全国各省市中也处于较弱的发展水平。针对这种发展窘状,本文以产业关联因素为视角,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关联强度相对较弱,这就无法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当前与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关联强度最高的是第二产业,而非第三产业。这便导致了生产者服务业的“自我增强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当前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其快速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指出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者服务业与三次产业的产业关联强度、促进山东省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提高生产者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这四个方面来促进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 产业关联 引致效应 反馈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相关文献综述12-21
- 1.2.1 生产者服务业的定义、构成和特征12-14
- 1.2.2 生产者服务业的外化原因和发展动因14-17
- 1.2.3 生产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关系17-18
- 1.2.4 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18-21
- 1.2.5 总体评价21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21-22
- 1.4 研究的方法22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22-24
- 1.5.1 创新点22
- 1.5.2 不足之处22-24
- 第2章 生产者服务业相关理论24-30
- 2.1 服务业发展经典理论24-26
- 2.2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理论26-28
- 2.2.1 劳动分工理论26
- 2.2.2 交易成本理论26-27
- 2.2.3 产业集聚理论27
- 2.2.4 技术发展理论27-28
- 2.3 产业关联对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理28-29
- 2.4 小结29-30
- 第3章 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现状30-38
- 3.1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30-31
- 3.2 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分析31-33
- 3.3 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发展现状33-34
- 3.4 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横向比较34-37
- 3.5 小结37-38
- 第4章 对山东省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关联的实证检验38-50
- 4.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说明38
- 4.2 第一产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38-41
- 4.2.1 第一产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引致效应38-40
- 4.2.2 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一产业的反馈效应40-41
- 4.2.3 生产者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41
- 4.3 第二产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41-45
- 4.3.1 第二产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引致效应42-43
- 4.3.2 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反馈效应43-44
- 4.3.3 生产者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44-45
- 4.4 第三产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45-48
- 4.4.1 第三产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引致效应45-47
- 4.4.2 生产者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反馈效应47-48
- 4.4.3 生产者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48
- 4.5 小结48-50
- 第5章 相关对策建议50-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2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3 许宪春;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4 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8期
5 刘培林;宋湛;;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6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7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8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8期
9 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10 顾乃华;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543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4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