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13:26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聚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性 集聚经济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对我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快,也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但发展仍相对滞后,原有的依靠生产要素扩张的产业增长模式不仅带来较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还面临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下降、产业和地区结构不合理、差异较大等问题,变得不可持续。因此,研究和解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问题,依靠效率提升寻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既是打破我国产业的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为对象,研究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及其差异性问题,沿着“提出问题→理论与机理分析支撑→模型实证检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分析。本文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以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事实特征,揭示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差异性的影响机理,构建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数理模型,以此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根据2004~201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产业集中度指数、区位商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比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产业和地区间的集聚和效率的差异状况,并运用σ收敛性和绝对β收敛性方法,分析了不同产业和地区间效率差异的敛散性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并分别检验并对比分析产业集聚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研究的主要发现是:(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较快,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及其细分产业均属于寡占型产业,但细分产业和地区间的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最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对最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呈从东到西梯次递减的“阶梯状”非平衡分布,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年均增长0.2%,海南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降幅最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及细分产业的平均效率都不高,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效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细分产业和地区间的差异明显。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最高,年均增长2.4%,房地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最低,年均下降11.4%。(3)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差异的收敛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比较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p收敛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产业和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也在缩小,呈现显著的绝对p收敛趋势。(4)产业集聚能够用来解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细分产业和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多样化集聚是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增进的主要动力,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专业化集聚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纯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产业集聚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的积极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多样化集聚方面。分地区来看,多样化集聚对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都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进。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性 集聚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19;F4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问题的提出12-14
- 1.2 研究意义14-16
- 1.2.1 理论意义14
- 1.2.2 现实意义14-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6-19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内容17-19
- 1.4 研究方法19-21
- 1.5 创新之处21-24
- 第2章 文献综述24-40
- 2.1 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研究24-28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24-26
- 2.1.2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及差异性相关研究26-27
- 2.1.3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27-28
- 2.2 产业集聚相关研究28-35
- 2.2.1 产业集聚的概念28-30
- 2.2.2 产业集聚主要理论回顾30-33
- 2.2.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关研究33-35
- 2.3 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的影响相关研究35-38
- 2.3.1 产业集聚与非农产业效率35-36
- 2.3.2 产业集聚与制造业的产业效率36-37
- 2.3.3 产业集聚与服务业相关产业的效率37-38
- 2.4 文献评析38-40
- 第3章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40-60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40-47
- 3.1.1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40-42
- 3.1.2 收敛理论42-45
- 3.1.3 集聚经济理论45-47
- 3.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事实47-51
- 3.2.1 总量规模扩大化47-48
- 3.2.2 产业结构现代化48-50
- 3.2.3 地区分布簇群化50-51
- 3.3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机制51-55
- 3.3.1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总体影响51-53
- 3.3.2 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分量的影响53-55
- 3.4 数理模型的探讨55-60
- 3.4.1 从生产函数角度的分析55-56
- 3.4.2 从成本函数角度的分析56-57
- 3.4.3 从微观层面企业角度的分析57-60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60-77
- 4.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测算60-71
- 4.1.1 产业集聚的测算方法60-65
- 4.1.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测算65-66
- 4.1.3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测算66-70
- 4.1.4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的集聚测算70-71
- 4.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71-77
- 4.2.1 影响因素分析71-73
- 4.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73-74
- 4.2.3 模型实证分析及结果74-77
- 第5章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测算及其差异性分析77-87
- 5.1 分析方法说明77-79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79-80
- 5.3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测算及其异质性分析80-87
- 5.3.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效率测算及分解80-81
- 5.3.2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的效率测算及分解81-82
- 5.3.3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的效率及其分解82-84
- 5.3.4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的效率测算84-87
- 第6章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差异的收敛性分析87-96
- 6.1 收敛性的分析方法87-88
- 6.2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收敛性分析88-96
- 6.2.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效率的收敛性分析88-90
- 6.2.2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间效率的收敛性分析90-91
- 6.2.3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总体效率的收敛性分析91-93
- 6.2.4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效率的收敛性分析93-96
- 第7章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96-107
- 7.1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96-97
- 7.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效率的分布特征97-99
- 7.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99-107
- 7.3.1 全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实证检验99-101
- 7.3.2 生产性服务业分解效率的实证检验101-102
- 7.3.3 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实证检验102-107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07-113
- 8.1 主要研究结论107-108
- 8.2 研究结论启示108-111
- 8.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6
- 附录126-135
- 致谢135-137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37-1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功翔;张兰婷;李伟军;;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4年04期
2 赵伟;张萃;;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553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55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