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8:19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技服务业则是促进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关键环节。当前,以技术和知识服务为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极为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技术转化等方式,科技服务业直接为其服务并提升了生产力,有力的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促进了其他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实现了知识、技术和服务的结合,其辐射和极化效应的技术、知识溢出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了经济业态。科技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为核心,以经验、信息、技术等要素为内容,向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产业部门。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藏的经济利益、社会价值等被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由此引起有关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现状、问题等一系列相关研究,但大多是关于定性方面的研究,定性结合定量方面的研究甚少,尤其是以省域为视角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鲜见。因此,深入剖析科技服务业集聚机理,明确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找出影响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成为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力求探寻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科学措施和途径,以推动我国服务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和新产业体系构建,丰富产业发展理论。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梳理了有关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文献,阐述了经济发展、政府规划、规模经济、知识溢出等因素与科技服务业集聚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循环累积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知识溢出、规模经济、科技创新、市场化、资本资金、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八个要素是影响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的主要因素。在详细考察中国科技服务业非均衡发展、梳理科技服务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空间计量经济学为框架,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时间样本,以我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进行测算分析,并通过ESDA分析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空间,分别从地域、省域、城市、行业四个层次解析了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空间集聚动态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995-1999、2005-2014两个时间阶段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强烈,一些具有条件的地区集聚较快而条件落后地区相对迟缓。总体上,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度更趋于集中,但东部、中部部分省市的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更为突出。其中,东部集聚度态势高于中西部,西部集聚度最低。本论文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在理性政府决策的前提下,对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规模经济,资本资金和经济发展影响次之,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有一定影响,人力资本具有消极影响,知识溢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为此,本论文总结了国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模式,结合国内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成功案例,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良好环境;实施产业规划设计,布局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撑平台;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动力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3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31
  • 1.2.1 科技服务业内涵研究14-18
  • 1.2.2 科技服务业发展机理研究18-24
  • 1.2.3 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24-26
  • 1.2.4 科技服务业计量方法研究26-27
  • 1.2.5 现状、对策与模式等研究27-30
  • 1.2.6 评述30-31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31-33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33-35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35-56
  • 2.1 相关概念界定35-41
  • 2.1.1 科技服务业概念35-39
  • 2.1.2 科技服务业构成要素39-40
  • 2.1.3 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40-41
  • 2.2 相关理论41-56
  • 2.2.1 产业集聚理论41-43
  • 2.2.2 创新系统理论43-44
  • 2.2.3 交易成本理论44-47
  • 2.2.4 知识经济理论47-48
  • 2.2.5 规模经济理论48-53
  • 2.2.6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53-56
  • 第3章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非均衡性56-72
  • 3.1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历程56-57
  • 3.1.1 初始进展阶段56
  • 3.1.2 加速发展阶段56
  • 3.1.3 形成体系阶段56-57
  • 3.2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区域非均衡性57-68
  • 3.2.1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7-59
  • 3.2.2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59-68
  • 3.3 小结68-72
  • 第4章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演变特征72-98
  • 4.1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态势72-75
  • 4.1.1 科技服务业集聚增速快、发展潜力大72
  • 4.1.2 科技服务业集聚模式多样72-73
  • 4.1.3 科技服务业集聚多在创新资源密集区73-75
  • 4.2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演变75-87
  • 4.2.1 指标选取75-78
  • 4.2.2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度测度78-87
  • 4.3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87-97
  • 4.3.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87-92
  • 4.3.2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全局模式分析92-94
  • 4.3.3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局部模式分析94-97
  • 4.4 小结97-98
  • 第5章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8-114
  • 5.1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98-102
  • 5.1.1 经济发展98-99
  • 5.1.2 知识溢出99
  • 5.1.3 规模经济99-100
  • 5.1.4 科技创新100
  • 5.1.5 市场化100-101
  • 5.1.6 资本资金101
  • 5.1.7 人力资本101-102
  • 5.1.8 对外开放102
  • 5.2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02-106
  • 5.2.1 概念模型构建102-103
  • 5.2.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103-106
  • 5.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106-111
  • 5.3.1 计量模型构建106
  • 5.3.2 模型实证分析106-111
  • 5.4 小结111-114
  • 第6章 国内外科技服务业集聚典型案例政策分析114-132
  • 6.1 境外科技服务业集聚典型地区政策分析114-123
  • 6.1.1 美国——政府引导为辅,市场机制为主115-117
  • 6.1.2 日本——政府直接干预117-118
  • 6.1.3 韩国——自主创新、科技立国模式118-120
  • 6.1.4 德国——政府主导+科技中介服务体系120-122
  • 6.1.5 印度——以制定中长期科技政策为发展战略122-123
  • 6.2 国内科技服务业集聚典型地区政策分析123-129
  • 6.2.1 香港——科技服务业的综合条件良好124-125
  • 6.2.2 北京——五大工程战略支撑125-127
  • 6.2.3 上海——以科创中心为支点推进科技服务业127-128
  • 6.2.4 江苏——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128-129
  • 6.3 国内外案例的启示与借鉴129-131
  • 6.4 小结131-132
  • 第7章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政策建议132-142
  • 7.1 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问题分析132-135
  • 7.1.1 区域经济差异性问题132-133
  • 7.1.2 体制机制问题133-134
  • 7.1.3 信息化与创新技术差异性问题134-135
  • 7.1.4 科技服务业集聚效应问题135
  • 7.2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的政策建议135-141
  • 7.2.1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良好环境135-137
  • 7.2.2 实施产业规划设计,布局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撑平台137-139
  • 7.2.3 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动力水平139-141
  • 7.3 小结141-142
  • 结论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4
  • 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4-155
  • 致谢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玮;;科技服务业发展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11期

2 周晓;;基于协整分析的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年09期

3 王玉梅;罗公利;田恬;;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4 陈春明;左晓玢;;循环经济下共生企业组织创新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理论学刊;2013年02期

5 刘文献;宁建荣;陈文强;贾玉平;;浙江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6 夏海力;贾海成;;苏州市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7期

7 李北伟;肖静;董微微;;吉林省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思路[J];经济纵横;2012年03期

8 易伟义;余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9 易行健;闫振坤;;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知识流程外包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余泳泽;张妍;;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861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61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