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特大城市服务业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1 13:11

  本文关键词:特大城市服务业就业弹性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服务业 就业弹性 就业结构


【摘要】:北京市每年都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2005~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达到40.5万人,而对于北京市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1979~2012年北京市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发现,北京市服务业的增长以及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从服务业内部就业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未来北京市拉动就业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行业。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关键词】服务业 就业弹性 就业结构
【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就业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分类号】:F249.2;F719;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十二五”期间,中国主要面临着经济增长减速、工资水平提高以及扩大内需和提高汇率形势下增加就业的挑战。张小建等(2012)认为努力做到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对于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同时,经济发展能否带动就业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能否惠及绝大部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文霞;;对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张晓军;潘芳;张若曦;齐元静;;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状况、特征及问题刍议[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2期

3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4 丁守海;;中国就业弹性究竟有多大?——兼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滞后冲击[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5 石昶;宋德勇;;隐性失业影响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吗[J];经济学家;2012年05期

6 孙红伟;;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就业结构对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4期

7 蔡f ,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8 简新华;余江;;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张小建;;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J];中国劳动;2012年02期

10 丁守海;刘昕;蒋家亮;;中国就业弹性的再估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王严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环境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唐志丹;翟琳;崔启东;;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胖华;;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4 孟大虎,王硕;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李晗;蒲晓红;;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6 周源;马煜天;;我国产业结构演化与就业关联性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丁璇;杨婷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8 吴江;封晓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9 尹碧波;;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非典型滞胀特征[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10 杨一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社会保障——兼论构建复合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劳动供求形势与趋势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言彩;;金融危机前后江苏省劳动力就业特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6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丁焕峰;;城镇有效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东省1978~2005年的实证[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李秀敏;金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尹碧波;;中国经济中的高增长与低就业——货币有效就业假说与经验检验[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10 李国军;张继平;郑建明;;基于就业弹性的海洋人力资本地区性差异比较分析[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6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王志伟;中国就业函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晗峰;跨学科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NPO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萃擘;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尚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王静;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江波;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10 易会俊;2010-2020年浙江省劳动力供求预测[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文霞;;对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诚;中国隐蔽失业的测算及对策研究[J];财经科学;1996年04期

3 隗斌贤;隐性失业的经济分析与统计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07期

4 王春雷;;促进扩大就业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基于就业弹性方面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5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6 赵焱;;温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7 陶松龄,甄富春;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演化与上海大都市增长[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8 吴良镛,毛其智,,张杰;面向21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地区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1996年04期

9 徐海贤;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调控[J];城市问题;2001年01期

10 韩景华;;北京市就业结构演变及特征[J];城市问题;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福建工商时报;2006年

2 黄世钊;[N];法治快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彪;;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年12期

2 付晓梅;宗刚;;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3 张顺;陈丁;;中国产业间就业弹性的动态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18期

4 卢顺霞;陈义华;张艳娟;;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9期

5 吉慧兰;胡国良;;新疆非公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新疆财经;2007年06期

6 郑雪峰;;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5期

7 丁艺;;基于奥肯定律的中国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8 刘金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鲍晓鸣;;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研究评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0期

10 孙彪;;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弹性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钦亮;陈建成;张晓静;;我国国有林区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2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蔡f ;;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鸿;李娟;万芳芳;;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张鸿;李娟;万芳芳;;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劳动供求形势与趋势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供给及就业总量的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8 曾令华;;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增加城镇就业的主体[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9 安国启;;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中国青年就业[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尹庆双;杨锦英;;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陆铭 欧海军;减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才能提高就业弹性[N];消费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小彤;谁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白天亮;期待高增长下的高就业[N];人民日报;2006年

4 杨宜勇;朝着比较充分就业的社会迈进[N];文汇报;2006年

5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6 王智勇;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为何不同步[N];中国财经报;2006年

7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8 都阳;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发生新变化[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邓聿文;解决就业要做好创业这一课[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丁守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破解“无就业增长之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熊思敏;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的全国与分区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桢;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艳;中国转型期失业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6 张得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劳动就业及其失业预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9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丁元;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静;就业弹性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祝翠华;技术创新模式对就业弹性影响的区域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邢娟;劳动力供求矛盾条件下扩大就业对策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孙红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彭子芫;就业弹性与新疆经济增长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7 肖春平;中国就业弹性的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广国;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周可可;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结构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10 伍海亮;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89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