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4:27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广州市 农村转移劳动力 新型城镇劳动者 科学素质 环境素养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和发展,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科学素质有所提高,他们对知识和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正逐步向新时代的新市民转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进城务工人员也就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融入问题和科学素质的提升,其目的是要农村转移劳动力真正成为未来的新市民。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制度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十分严峻和科学素质的提升受到阻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又鉴于他们已与传统的农民工有所进步,所以本文为现代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重新给以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称谓,并在文中做出了范畴的界定。本文从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生活就业特征、职业培训及环境素养现状入手,以职业技能培训及环境素养教育为主,以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阻碍新型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的原因、广州市各部门在科普教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如何提高新型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做一探讨。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还比较低,政府、企业和高校在城镇劳动者的科普教育工作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政府及各级单位应将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列入人口素质重点教育对象,加大科普教育的投入,为城镇劳动者提供更多更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高校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普教育活动当中,壮大科普队伍;完善科普设施,提高科普教育质量。
【关键词】:广州市 农村转移劳动力 新型城镇劳动者 科学素质 环境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7;N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4
- 1.1.1 社会背景11-14
- 1.1.2 广州市城镇居民科学素质现状与特征14
- 1.2 研究目的和实践意义14-16
-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16-18
- 1.3.1 新型城镇劳动者范畴的界定16-17
- 1.3.2 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其判定标准17-18
- 1.4 国外研究综述18-21
- 1.5 本研究课题数据来源与论文的主要内容21-22
-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22-25
- 1.6.1 研究方法22-23
- 1.6.2 研究思路及步骤23-25
- 第二章 关于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研究的理论基础25-28
- 2.1 人口红利理论25
- 2.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5-28
- 第三章 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基本特征28-34
- 3.1 人口特征28-30
- 3.2 生活和就业特征30-32
- 3.2.1 就业方式科学化,但仍以非正规就业为主30-31
- 3.2.2 工作更换频繁,寻求新的就业机会31-32
- 3.2.3 就业思想有所转变,教育需求提高32
- 3.3 生活特征32-34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与分析34-40
- 4.1 热情高,参与少34-37
- 4.2 培训后效果不明显37
- 4.3 行动落后于意识37
- 4.4 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中的不足及原因分析37-40
- 4.3.1 科普活动规模小、次数少,参与对象单一38
- 4.3.2 科普工作受条件限制,往往流于形式38
- 4.3.3 科普队伍及能力建设不足38-40
- 第五章 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科普教育发展对策40-43
- 5.1 提高宣传力度40
- 5.2 充分有效利用科普旅游基地40-41
- 5.3 组织科普进社区活动41
- 5.4 组织新型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技能大比武41
- 5.5 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41
- 5.6 降低入城门槛,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41-42
- 5.7 加强科普队伍能力建设42
- 5.8 全民素质亦重要,,呼吁人人尊重关爱城镇劳动者42-43
- 第六章 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环境素养现状与分析43-51
- 6.1 环境素养概念的研究43-44
- 6.2 广州市新型城镇劳动者环境素养现状44-48
- 6.2.1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44-46
- 6.2.2 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46-47
- 6.2.3 环境行为习惯47-48
- 6.3 制约新型城镇劳动者环境素养提高的根源48-49
- 6.3.1 劳动者自身的局限性48-49
- 6.3.2 环境教育事业重科研轻科普49
- 6.4 提高新型城镇劳动者环境素养对策49-51
- 6.4.1 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科普教育的重视49-50
- 6.4.2 创建环保民间组织50
- 6.4.3 创新环境科普模式,环境科普道德化50
- 6.4.4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50-51
- 第七章 结论51-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爱侠;;国际比较视阈下的科普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张志;龚健;;国内外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2期
3 夏静雷;张娟;;探析“农民工”称谓及其科学内涵[J];当代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4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年08期
5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J];人口与发展;2013年04期
6 刘娜;张丽莹;汉洳滔;许俊敏;牟新利;;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环境素养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7 胡飒;;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宏丽;郭英;;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4期
9 王敏达;张新宁;刘超;;国内外环境素养测评发展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2期
10 刘艳珍;;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立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110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0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