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城市LUCC时空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1 17:34

  本文关键词:城市LUCC时空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地表温度 遥感技术 柳州市


【摘要】: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西南典型重工业城市——柳州市的土地利用、地表温度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的联合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1991年Landsat 5的TM影像和2013年Landsat 8的OLI/TIRS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反演提取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以及地表温度(LST)等遥感参数,基于遥感指数叠加分类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信息。研究结果:(1)柳州市22年间LUCC变化剧烈,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的地物类型为建筑用地、耕地和裸地。其中,建筑用地变化幅度最大,面积增加了126.71%,新增建筑用地主要源于城市中原有的耕地类型。(2)两期地表温度数据均显示,城市建筑用地的地表温度最高,水体的地表温度最低,建筑用地升温效果显著,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3)影响因子相关性与多元回归分析揭示,城市中各地物类型面积比与地表温度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性较大。其中,建筑用地、裸地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林地、水体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研究结论:城市各种LUCC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水体和林地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作用十分显著,两者比较,水体的降温效果要优于林地。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地表温度 遥感技术 柳州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610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AA118300) 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YRHJ15Z005)
【分类号】:P461;F299.23
【正文快照】: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简称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近1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日益加速态势,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与覆被格局的剧烈变化,自然植被、水体等地物逐渐被建筑物、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地表所取代,继而引发城市热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保平;马艺芳;李晖;;桂林市典型园林绿地与水体的降温效应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2 孔繁花;尹海伟;刘金勇;闫伟姣;孙常峰;;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1期

3 张景华;封志明;姜鲁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11年06期

4 陈峰;何报寅;龙占勇;杨小琴;;利用Landsat ETM~+分析城市热岛与下垫面的空间分布关系[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2期

5 徐涵秋;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提取水体信息的研究[J];遥感学报;2005年05期

6 覃志豪,Zhang Minghua,Arnon Karnieli,Pedro Berliner;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红;张鑫;郑红星;李俊生;王智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湖泊系统变化监测(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3期

2 佟光臣;林杰;陈杭;顾哲衍;唐鹏;张金池;;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常州市城市热景观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3 杨丽萍;王乐;孙晓辉;刘晶;;基于遥感的西安市热力景观格局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1期

4 张映雪;莫文波;王勇;庄大方;;北京市高速公路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5 高文升;张雨泽;房世峰;杨锋杰;吴骅;;基于Landsat-8TIRS的大气参数快速估算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6 潘涛;张弛;杜国明;董金玮;迟文峰;;城乡不透水面增长格局及地表温度的响应特征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7 关海鹰;;探讨地理国情普查的总体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31期

8 王斐;覃志豪;宋彩英;;利用Landsat TM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像元分解[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年01期

9 张宝雷;尹乐;张淑敏;ENGEL Bernard;THELLER Lawrence;;GIS and L-THIA Based Analysis on Variations of Non-point Pollution in Nansi Lake Basin,China[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6年06期

10 王琳;赵志芳;;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遥感动态监测的对比分析——以洱海和鄱阳湖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绿地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调节功能[J];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2 杨春华;雷波;张晟;;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3年07期

3 王敏;孟浩;白杨;苏敬华;沙晨燕;张敏;;上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4 曹璐;胡瀚文;孟宪磊;李俊祥;;城市地表温度与关键景观要素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1年10期

5 苏泳娴;黄光庆;陈修治;陈水森;;广州市城区公园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J];生态学报;2010年18期

6 孟丹;李小娟;宫辉力;赵文吉;;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10年13期

7 唐罗忠;李职奇;严春风;孙储华;徐新;相恒让;;不同类型绿地对南京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8 张本昀;喻铮铮;刘良云;张震宇;孙婷婷;;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9 RIZWAN Ahmed Memon;DENNIS Y.C. Leung;LIU Chunho;;A review on the gene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mitig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01期

10 陈百明;周小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顺云;马瑾;刘培洵;刘力强;;中国大陆地表温度年变基准场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2 徐永明;覃志豪;沈艳;;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1期

3 李慧,翁笃鸣;丘陵山区地表温度场日间变化的简单推算[J];气象;1993年01期

4 高志强,刘纪远;基于陆面模式和遥感技术的地表温度比较[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5 高晴,柳钦火,黄海洋;地表温度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钱乐祥;;城市热岛研究中地表温度与植被丰度的耦合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春玲;余华;宫鹏;居为民;;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布与地表温度的关系[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8 陈公德;徐建华;戴晓燕;董山;;运用遥感数据挖掘解析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异规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9 彭征;廖和平;郭月婷;李清;;山地城市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10 张芳;;东亚地区地表温度与大气温度场的相关关系[J];青海科技;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霞;南颖;;基于遥感技术的延吉市地表温度现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曹广真;毛显强;李贵才;王今殊;刘勇洪;;北京市地表温度的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潘卫华;陈家金;李文;;福建省地表温度分布特征的遥感动态监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侯光雷;张洪岩;张正祥;;基于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邓玉娇;王捷纯;黄晓云;;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6 俞布;缪启龙;徐永明;李潇潇;张玮玮;;城市下垫面类型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周纪;刘闻雨;占文凤;;集成多源遥感数据估算逐时地表温度[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8 钱乐祥;崔海山;;珠江三角洲地表水汽特征与地表温度的关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兴强;;鲁中山区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10 孟宪红;吕世华;张宇;张堂堂;;使用LANDSAT-5 TM数据反演金塔地表温度[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柴野;德国地表温度高达摄氏50度[N];光明日报;2013年

2 卞吉;预报气温并非地表温度[N];中国气象报;2012年

3 美惠;气候变暖令沙漠更加荒凉[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采访人 本报通讯员 秦振 卓静;世园绿岛贡献率达2.4%[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刘妍;二氧化碳曾保护地球不挨冻[N];北京科技报;2007年

6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李肇东;2001年气候异常为历史罕见[N];光明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黄芍 王湖录;在烈日和高温下[N];钦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佳;利用钻孔温度梯度重建过去地表温度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广宇;基于TM数据的吉林西部轻度盐碱地带地表温度、湿度及地气间热交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段四波;高空间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彭征;重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金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表热环境的遥感探测及时空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谢启姣;城市热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蔡国印;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热惯量反演研究及其在土壤水分、地气间热交换方面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9 聂芹;上海市城市不透水面及其热环境效应的分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骏飞;西(安)咸(阳)新区城市地表温度遥感反演及其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袁亚雄;基于IDL的热红外遥感空间降尺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杨学森;基于单通道算法的Landsat8卫星数据地表温度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孙舒婷;大兴安岭森林地表温度的遥感估算及分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罗永琴;基于TVDI模型的遥感旱情监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朝力格尔;内蒙古东部地区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7 胡实;北京市主要城区近20年不透水面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热环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黄帆;基于离散时间序列观测的地温日变化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宋彩英;基于Landsat8的地表温度像元分解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曾静;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温度影响的遥感监测[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7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27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