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发布时间:2016-10-07 11:29

  本文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_理论剖析与中国考察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_理论剖析与中国考察

学术研究

际通行的外债属地原则,中国的外债中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债务和外资金融机构债务。2007年外资企业、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债比分别达到了12139%和19181%,这意味着中国外债余额中有约1/3已成为外债风险控制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而且外商投资企业的“隐性外债”问题十分严重,其会加剧我国外债的潜在风险。

21货币政策操作困境。

近年来资本流入给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带来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资本流入的“倒逼”机制使得我国面临较大的货币供给压力。许多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入要求有相应的国内资金与之配套才能形成投资,由此而形成较大的国内货币供给压力。流入的国际资本通过“倒逼”国内银行软约束贷款,推动国内信贷扩张,增加货币供给量。由资本大规模持续流入而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对国内资源的一种占用,其结果是减少了国内的供给。此外,外汇占款增加了国内货币供给,的现实购买力,,也随之而来。其次,施压”入,,而这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央行不得不在货币市场采取大规模的对冲操作以回笼基础货币。

(二)非均衡资本流入结构下的中国产业问题

11非均衡的外资产业结构加剧了我国各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外资利用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第一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首先领域,其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最低;第二产业占有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比重,但从其产业内部看,制造业尤其是轻工业吸收了大部分行业外资引进额;第三产业外资利用比重居中,其中房地产业占据该产业的大部分外资引进额。上述外资利用的非均衡产业布局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我国三次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外资利用比重高不仅仅意味着该产业获得了较之其它产业更多的生产资金,更意味着其注入了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竞争机制等非货币化资本,而这种非货币化资本正是使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关键。

21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国际资本流入格局下的中国产业安全威胁。

如前所述,外商直接投资之于东道国产业不仅具有丰厚的生产资金诱惑,更具备国内资本所缺乏的诸如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非货币化优势。这些非货币化优势有力地带动了引资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由于其先天的“垄断塑成性”而构成了对东道国产业安全的潜在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资和合作的投资形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则稳步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对市场和技术的垄断在不断加强。在我国市场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凭借其非货币化优势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这对我国国内企业形成了较大的挤出效应,长期以往将严重损害我国相关产业的安全。

(三)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

11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尽管央行出台的央行票据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回笼了大部分货币投放,但还是有一部分资本流入无法被完全转移与对冲。虽然数量有限,但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些许潜在影响。未冲消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国内银行体系后,商业银行拥有较之以前更多的外币净头寸持有权。中资银行的外币资产增加后,外币利率以及汇率的市场化波动将给其带来市场风险。首先,外币净头寸的增加加大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自2000年央行推行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国际市场利率与境内外币利率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境内外外币利差越来越小。根据外币利率市场行情的变化,商业银行将自主决定其对外币头寸的持有量。这将给持有较多外币头寸的国内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其次,外币净头寸的增加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自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开始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也开始放大。在此情形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外币资产与负债业务将会越来越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币净头寸数量越大,则所受影响就愈加明显。

21央行维护汇率稳定行为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潜在冲击。

近年来,尽管国际短期资本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国家实行严格资本管制下,国际资本尚无力发动对人民币的投机性攻击行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存在也降低了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投机企图。从长远来看,随着资本账户逐步对外开放,投机性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规模也会不断扩大,不能排除在未来国际资本发起对人民币投机性攻击的可能。投机资本攻击一国货币,主要存在两种方法。一是向该国银行卖出该国货币的远期合约,待货币实际贬值后,从现汇市场买入该货币实现远期合同交割;二是投机方从该国银行取得该货币贷款,用贷款购入外币并持有到贷款到期日或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出本币买入外币,,则投机方可因价差而获利。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国内银,若货币贬值,则承受远,(一)合理控制资本流入规模,防止短期资本过度流入

首先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实行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银行或非银行机构应向中央银行缴纳其短期资本流入或外币净头寸一定比例的无息准备金。为了防止外资金融机构的规避现象,在此应采取中、外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的原则。其次,加强我国相关机构的监管水平,增强外汇经营银行对于外贸外汇流入与资本外汇流入的识别能力。最后,短期资本流流入的监管应当与短期外债管理相结合。

(二)优化国际资本产业结构,推动国内产业协调发展

一方面,应根据产业部门投资的发展状况和行业属性,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将国际资本利用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尽量相统一。具体应将国际资本利用的重心由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农业、服务业适当转移。鼓励国际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内部,适当增加对重加工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日用消费品等轻加工业的投资;适当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此外,还应补充相应配套措施以缩小资本投资国与资本利用国的“初始期望差”,从根本上增大国际资本的使用效用。

(三)全面加强外债管理,防范债务危机

首先,对外债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国民经济增长需求、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吸收能力等确定适度的外债规模增长速度。其次,维持切当的外债期限结构,防止因短期外债的过度膨胀而带来的偿债困难。具体可以通过对短期外债实行余额管理和征收托宾税的方法,控制短期外债的比例和规模,以保证对外还款的流动性。再次,对外债类型结构和债务结构进行优化管理。一方面,尽量增大期限长、融资成本低的外债类型比重,降低与之相反的国际商业贷款的比重;另一方面,实行严格的对外筹资主体审查。最后,严格控制外债的使用投向。

(四)加快金融深化的发展步伐,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资本形成的规模和质量越来越依赖金融体系。同时,在储蓄与外资“双盈余”下,国际资本的持续大规模流入更加需要一个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进行资本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因此,必须加快我国金融深化的发展步伐,从根本上提高金融体系的资金配置效率。现阶段我国金融深化的重点包括:①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产权属性、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支持;②加快银行业改革、市场化运作,规范证券市场,加强金融业的审慎监管;③创造条件推行间接货币控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程才华1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1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2:131

[2]陈湛匀1国际资本与中国产业发展[M]1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21

[3]Mundell,RobertA1TheMonetaryDynamicsofInternationalAdjustmentunderFixedandFlexibleExchangeRates[J]1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0,(2):227-2571

[4]於新军1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研究[D]1四川:四川大学,2006:15-431

2


  本文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2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2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