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劳动收入的双重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劳动收入的双重效应研究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收入 利润挤压论 胡桃夹子理论 供给侧改革
【摘要】:劳动收入对利润率和经济运行有着双重效应,"利润挤压论"强调其构成成本,挤压利润;"消费不足论"则强调其为消费需求奠定基础,促进商品价值的实现;"胡桃夹子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它比较完整地解释了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利润率动态。中国经济应当吸取美国经济实践的经验教训,在推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企业竞争力下降问题,也要重视劳动份额对于消费需求和商品价值实现的影响,通过保证劳动收入来促进债务水平的降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F244;F091.9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弗雷德·莫斯利;付瑞鹏;;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与可能出路[J];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01期
2 谢琦;;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2期
3 李钢;沈可挺;郭朝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4 蔡f ;;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J];开放导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劳动收入的双重效应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04期
2 程晨;王萌萌;;企业劳动力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倒逼”机制的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2016年03期
3 唐擺;刘兰;;《劳动合同法》的价值重塑与制度创新——基于劳动关系多元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4 安同信;李光红;;跨越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陷阱——基于日本经验的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2期
5 程晨;袁建国;王萌萌;;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增长——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J];预测;2016年01期
6 张成刚;李彦敏;;雇佣保护会降低生产率吗?——基于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5年12期
7 林伟明;吴语香;陈忠;;后危机时代木制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2015年11期
8 杨振兵;张诚;;《劳动合同法》改善了工资扭曲吗?——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9 景光仪;陈井安;;基于劳动力特点的中印制造业竞争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10 杨振兵;张诚;;两税合并后外资对本土市场的依赖下降了吗?——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2 白暴力;傅辉煌;;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因素和消费需求牵扯[J];改革;2011年07期
3 何磊;王宇鹏;;谁在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基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4 骆祚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与消费过度敏感性——1985—2008年的经验数据[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5 余官胜;;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6 董碧松;张少杰;;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9年09期
7 高连水;邓路;;居民消费率与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消费经济;2009年04期
8 张车伟;;《劳动合同法》将开启劳动关系的新时代[J];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9 姜洋;;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8年04期
10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胜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收入[J];学术交流;2006年09期
2 杜胜利;;目前我国劳动收入问题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4 杨巨;;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现状及其效应[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5 奥西佩科;惠贞;;非劳动收入及其表现形式[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8期
6 杨尧忠;论合法的劳动收入[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7 劳仁;保护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非劳动收入[J];老年人;2003年01期
8 ;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有利于增进效率和公平[J];求知;2003年01期
9 朱智文,张存刚;论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孟范昆;必须保护私营经济主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晓梅;;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丁社教;;“剥削”、“非劳动收入”及“正义”概念辨析[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其人;;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机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周晓梅;张洪梅;;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问题探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宁;周力;;中国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的反思与对策[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谢攀;;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宋美静;;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冷霜;;解读十六大报告中的两个观念更新[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白重恩 本报记者 李丽辉采访 整理;劳动收入占比降低,症结在行业垄断[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莹莹;林毅夫:加大劳动收入初次分配比重[N];中国证券报;2012年
3 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谢作诗;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的真实原因[N];证券时报;2013年
4 长江;非劳动收入≠非法收入[N];吉林日报;2002年
5 王佳宁;合法非劳动收入有了归属[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周乾松 ;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N];浙江日报;2002年
7 康菁洋;为什么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N];解放军报;2003年
8 记者杨晓平;强化保护合法非劳动收入意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罗长远 张军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制定政策切忌“一刀切”: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分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丽辉;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韩雷;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制度解释:1952-2009[D];湘潭大学;2012年
3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哲;江苏省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周芸;浙江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GDP份额变动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张杰娟;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的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张石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劳动增收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俞文蜜;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媛媛;安徽省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趋势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梁辉;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黄德润;广东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维;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33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3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