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仿真与优化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仿真与优化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为核心的动态复合巨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仿真检验,证明模型结构、行为与实际状况是一致的。模拟维持现状、经济优先、资源环境优先和协调发展等4种方案条件下,2011~2030年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并对系统仿真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到2030年,在协调发展模式下,其能源供需平衡指数为 0.113,环境污染程度为0.083,既使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又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友好,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较优方案。研究为江西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dynamic and complex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social - economic - resource - environment.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system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imulation test proved that the model 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consistent. 4 schemes simulation conditions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priority, priority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2011~2030 development statu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ts evolution trend, and the simulation scheme is optimiz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2030,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the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dex is 0.113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pollution degree is 0.083, even i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t 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s a better scheme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decision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Jiangxi province.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理学院;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鄱阳湖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模拟与控制”(12YJC630298)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资源、环境、生态关系的江西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14GL2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江西铀矿山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JJ1104)~~
【分类号】:F205;X321;N945.13
【正文快照】: 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正在努力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江西省作为我国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是国家在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琰珠;;时代呼唤生态文明[J];厦门科技;2006年05期
2 王勇幸;;广东专家解读十七大热词:“生态文明”[J];广东科技;2007年12期
3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广东——记广东省生态学会“七大”暨建设生态文明报告会[J];生态科学;2008年06期
4 王克;;生态文明及其实现途径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生态绿谷 和谐丽水——写在丽水建设生态文明专题调研与特别报道前[J];今日科技;2008年06期
6 李祖平;;“六破六立”下功夫 “四大创新”要实效 实施“两创”总战略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访中共丽水市委书记陈荣高[J];今日科技;2008年06期
7 毛子荣;;强化生态文明三大支撑 推进创业创新[J];今日科技;2008年06期
8 王哲;王宝泉;;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4期
9 本刊编辑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与示范——再谈丽水“生态绿谷”[J];今日科技;2008年09期
10 李校利;;关于生态文明的不同研究思路和解说方法[J];西部资源;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4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