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本文关键词: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出处:《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修复 生态格局网络设计 集成示范 协同联动系统与平台 长三角城市群
【摘要】:根据国家科技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指南任务要求,本项目将重点开展"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研究。基于对"长三角城市群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的DPSIR多元共轭机理"及"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协同联动机制与保障路径"重大科学问题的辨识,强化"1、5、1"的整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即:构建1个基础理论框架、研发5大技术体系、创新1个协同联动决策支持系统和平台。项目成果将有助于长三角地区提高生态系统监管能力,促进区域健康发展,并为国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ke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ypical fragile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research" (2016) guide requirements, this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safety major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DPSIR multi conjugate mechanism "and" ecological safet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collaborative linkage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path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1, 5, 1 of the overall research ideas and technical route, name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search 5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1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system and platform. The results of the project will help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cosystem supervisio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 which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700)~~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生态安全是地球生命系统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与威胁的动态过程,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安全和国家(人类)生态安全(IESCO)。国外的探索和研究集中了交叉学科的优势,如全球著名的美国圣菲研究所(SFI),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欧洲环境局等。 国内外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沿海区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南;;长三角城市群:在竞争中实现“雁阵齐飞”[J];江南论坛;2006年04期
2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J];上海企业;2007年08期
3 何骏;;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向[J];科学发展;2010年02期
5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向[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2期
6 程必定;;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7 王卫东;;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12期
8 孙友银;孙婷婷;徐凤武;;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3年22期
9 季建业;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11期
10 周伟林;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煜坤;黄建中;;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与空间布局演变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刘润生;余建忠;;“高铁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挑战与机遇[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辉 通讯员 许恺京;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合作再度“发力”[N];嘉兴日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任远;三方面促长三角城市群转型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7 记者 季明 何欣荣 章苒;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核心在于国际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本报记者 何苗;谋利益共享长三角城市群再扩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9 刘新红 张启山;长三角城市群织成“1小时高铁网”[N];科技日报;2013年
10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文伟;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规模分布的现状和趋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仕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景气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4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毛巧梅;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与效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6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8 黄武龙;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友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燕;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2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4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