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07:21

  本文关键词: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研究 出处:《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质量 流通效率 灰色综合评价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摘要】: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城镇化阔步前进阶段,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到达了54.77%,从城镇化水平看我国已进入初级城市型社会,但从生活方式、城乡协调程度看我国与城市型社会还相去甚远,人们对城镇化的关注视线也由规模城镇化转到了人的城镇化。流通是城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城镇是流通产业的载体。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高效利用、居民安居乐业、城乡统筹发展等为目标。流通业的发展,一方面建立了城乡互通有无的互动平台,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势必能够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并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对流通和城镇化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流通效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作用机理,构建了流通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评价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分别测度二者的发展状况,然后对二者综合评价的结果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和回归进行关联分析,进而对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度。本文搜集整理了全国30个省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对我国的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但互动不足,近五年来二者的关联关系变化并不显著;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关联关系最强,中部次之,西部地区呈负相关。据此分析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并提出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the objective la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Since 1978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urbanization strides,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 China in 2014 has reached 54.77%, China has entered the primary city of society from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but from the way of life,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degree in our country and city society is also far from the people of urbanization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view by the scale of urbanization to the people of the town. Circulation is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town is the carrier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The core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urbanization of people, which aims 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nergy, the living and work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on the one hand, has established an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urban and rural interactio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bound to absorb urban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promote employment, and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us, there are countless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n the circ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ory, analyzes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mechanism of new urb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measure the two, and then used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wo the results of Spiel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egression, and 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2009-2013 years,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the whole and the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ut the lack of interaction,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both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significant; the area of view, between the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area of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 Nakabe Jinno,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western region. The reas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circul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partie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7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5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45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