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关系研究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3年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项指标,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度和差异性测度模型。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分析揭示了经济带城镇化协调水平和各项指标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性间的关系,构建了相互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长江上中下游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组内差异两项差异指标对于经济带整体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协调度的重点在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缩小区域间的差异。
[Abstract]:Based on the 11 provin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city) 2000-2013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pace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of four indicator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owns, the measure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difference model. Using VAR model and impulse analysis reveals the economic zone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lower the constructed response mechanism between each oth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Urbanization group two difference index for economic zone overall coordin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the key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balance of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making the urbanization policy to have a choice, to focus on narrow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XW026)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SR15-014)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5ZLZLZF00550)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一带一路区域农业经济创新团队(CAAS-ASTIP-IAED-2016)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使城市群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省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凌筱舒;王立;薛德升;;江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测度及其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4年03期
2 李波;张吉献;;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3 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3期
4 秦佳;李建民;;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5 姚东;;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空间面板数据与夏普里值分解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王伟进;陆杰华;;城市化水平的空间依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5期
7 钟少颖;宋迎昌;;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和发展对策[J];中州学刊;2012年03期
8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9 朱农;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决定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波;张吉献;;粮食主产区县域农业机械动力投入时空演变分析——以河南省108个县(县级市)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6年11期
2 董春;梁银鹤;;市场潜能、城镇化与集聚效应——基于空间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16年06期
3 赵予新;李文琦;;“四化”同步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2016年06期
4 钟真;;大都市边缘地区就地城镇化模式研究——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J];城市;2016年05期
5 杨勇;李忠民;;发展新理念下中国“四化”同步发展趋势与特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11期
6 张东;杨馥铭;杨巧;;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32个大中城市的实证[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3期
7 胡韵菲;尤飞;栗欣如;;淮河流域农业生产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3期
8 崔凯;冯献;郭静利;;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5期
9 宋嘉琳;;浅析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年12期
10 古丽美合日·阿巴斯;阿里木江·卡斯木;;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晓翠;郭聃;张平宇;;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分异及其成因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2 王伟进;陆杰华;;城市化水平的空间依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5期
3 刘红梅;张忠杰;王克强;;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8期
4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5 王洋;方创琳;王振波;;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6 施建刚;王哲;;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2期
7 赵玉芝;董平;;江西省县域经济差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2012年01期
8 梁会民;;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9 刘立平;穆桂松;;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10 田天雨;刘康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城市化水平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成义;;基于推演的航空多项目协调度评定技术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2 严宇骊,金纬,陈忠;中介对系统间协调度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5期
3 王治安,万继峰,李静;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4 刘志亭;孙福平;;基于3E协调度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松;邸彦彪;;灰色关联度用于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价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尊实;张炜熙;高铭杉;;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J];经济论坛;2006年12期
7 唐林W,
本文编号:1375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7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