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参数不确定对最优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4 02:00

  本文关键词:参数不确定对最优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分析 出处:《金融论坛》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参数不确定 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机制 DSGE模型 损失函数


【摘要】:本文在新凯恩斯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包含货币供应机制的非平稳DSGE模型,基于政策损失函数和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分析参数不确定对最优货币供应机制影响。研究表明,最优货币供应机制是具有超惯性和对通货膨胀做出强烈逆向反应的前瞻型政策,参数不确定情形下的货币供应机制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反应更为谨慎,但参数不确定并不改变参数确定情形下政策选择的排序。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non-stationary DSGE model including money supply mechanism is construc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New Keynesian Theory. Bayesian estimation based on policy loss function and parameter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arameter uncertainty on the optimal money supply mechanism. The optimal money supply mechanism is a forward-looking policy with hyperinertia and strong adverse response to inflation. The money supply mechanism under uncertain parameters is more cautious in response to inflation and output. But parameter uncertainty does not change the ranking of policy choices in the case of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高阶逼近DSGE模型宏观经济政策评价方法研究”(71171090)
【分类号】:F822.0;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到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的历程来看,中国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是渐进有序的。与欧美国家以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不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依然主要依赖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及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建炜;纪洋;陈斌开;;中国劳动力市场名义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J];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2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4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5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6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7 郑效晨;刘渝琳;;FDI、人均收入与环境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8 杨勇;;西部在全球化逆转期的转型优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9 宋旭光;席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资源回弹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10 杨俊;廖尝君;邵汉华;;经济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府赶超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高小钧;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节能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玉锋;人力资本、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南京大学;2011年

9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林如海;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其福利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安宝,周建平,刘志超;中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实施过程和传导效果的比较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06期

2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3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4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5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6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7 刘伟,李绍荣,李笋雨;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宋小川;无就业增长与非均衡劳工市场动态学[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翼飞;中美货币政策实施手段与效能差异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稳健的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2 魏玉晶;;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回顾及启示[J];甘肃农业;2006年12期

3 杨旭;;论转型期我国货币政策规则设计[J];现代商业;2008年23期

4 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王秋石,李国民;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斌;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J];金融研究;2003年09期

7 蔡跃洲;;为中国寻找货币政策规则[J];中国金融家;2004年Z1期

8 黄旭平,唐振龙;货币政策规则:基于国际的考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卞志村;毛泽盛;;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回顾[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10 刘军;戴海岩;;对西方主要货币中性理论的比较分析[J];市场论坛;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金全;谷宇;;第三十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2 庞晓波;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证检验与识别[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革军;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的创新之作[N];金融时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李扬 彭兴韵;美六次加息意在追求货币中性[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郑超愚;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建议[N];金融时报;2004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张岸元 王元 李世刚;下半年应一次性较大幅度加息[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张斌;遏制通胀需要强化政策预期[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范建军;加息引发中国货币政策思考[N];国际商报;2004年

7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N];南方周末;2011年

8 杨英杰;央行宜采用通胀目标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9 广发期货 易行健 博士;通货膨胀预期与我国货币政策走向[N];期货日报;2009年

10 黄格斯;美联储:围绕决策透明度舌战[N];证券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马丽娟;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隽;中国货币超发的计量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杨柳;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书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超额货币:原因、度量与政策选择[D];辽宁大学;2008年

6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建国;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6年

8 江日初;内生性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丁福云;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瑜;我国货币超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耿晴晴;粘性信息下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李子秦;自然利率学说的发展及在中国的运用[D];新疆大学;2015年

4 冯阳;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性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杨雪娜;货币政策规则的国际比较[D];厦门大学;2007年

7 穆楠;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2年

8 曾挺;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检验及适应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吕红娟;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6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76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