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社会福祉提升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对社会福祉提升的影响分析 出处:《求是学刊》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全民福祉的提高,并将福祉定义为一种幸福的状态,包括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态福利。其次从居住条件、消费多样化、居民收入、人口拥挤等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全民经济福利的变化;从社会福利均等化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变化;从城市人口承载力、资源的消耗、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城镇化带来的生态福利的变化。最后,提出了基于福祉增进的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basic purpose of urbanization should b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ell-being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defines the well-being as a state of happiness, including economic welfare, social welfare and ecological welfare. Secondly, from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aspects of consumption diversification, residents' income and population conges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the whole people brought about by urbanization. The change of social welfare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 of equal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welfare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change.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welfare enhancemen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BS41 吉林大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集体劳动关系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XXJD11;吉林大学劳动关系专项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617)
【分类号】:F299.21;D632.1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城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高级化的表现。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城镇公共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地殷实充裕、丰富多彩,全民社会福祉得到提升。随着城镇化的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田凯;关于社会福利的定义及其与社会保障关系的再探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1期
3 刘刚 ,张发良;济宁市出台《济宁市市级社会福利金管理使用暂行法》[J];社会福利;2003年05期
4 陈影;努力建设一流的社会福利中心[J];江南论坛;2004年07期
5 王剑辉;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人才培养[J];社会福利;2004年09期
6 ;同心之言 其嗅如兰 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寄语[J];社会福利;2005年11期
7 阎青春;;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靠政策先导[J];科学决策;2006年04期
8 席正龙;;我眼中的《社会福利》杂志[J];社会福利;2007年05期
9 朱巍巍;;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中国民政;2008年12期
10 成海军;;构建适度“普惠制”社会福利的思考[J];社会福利;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松华;;浅谈社会福利档案的综合管理[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2 苏振芳;;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模式[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祖彬;;社会救助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补救性的社会福利[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祖云;王丹凤;;2011年澳门社会结构与社会福利研究回顾[A];当代港澳研究·第6辑[C];2012年
5 金娈;;我国城乡居民福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钱国亮;;台湾养老机构考察[A];老龄产业研究文集[C];2012年
7 王勇;;社区:福利建设的新型依托[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为雷;;问题与出路:转型社会中的社会福利工作研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苏云;;福利和保障制度60年:理想模式、现实抉择和发展趋势[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栾卉;;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取向:重返福利国家?——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分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 张谦;浅谈社会福利立法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0年
2 罗勇安;我市将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N];闽北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恩惠;市社会福利协会成立[N];本溪日报;2010年
4 记者 林世雄;厦门建成全省最大社会福利中心[N];福建日报;2010年
5 记者 常春晖;省社会福利协会成立[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潘锦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福利”不能取代“社会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曹辛;“社会福利国家原则是中国可以考虑的”[N];南方周末;2007年
8 蒋月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社会福利立法短板亟待补齐[N];中国社会报;2013年
9 记者 李平 见习记者 周亚晖 通讯员 陆丽丽;今年我市社会福利投资将达2亿[N];十堰日报;2013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 教授 郑功成;澄清对社会福利的几个认识误区[N];北京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海花;区域社会福利协调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兰;城镇老人社会福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胡仰乔;香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福利的研究及对上海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春健;毛泽东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4 隗伟;我国社会福利理论建设及其推动福利实践发展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窦兆珩;“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研究及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彭娟;河北省农村社会福利现状调查与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月洁;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作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王章佩;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福利资源的整合——中国三个个案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唤;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齐龙;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福利供给的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7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42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