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背景下山西省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城镇化 “新四化”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经济连年实现高增长的背后,以传统的工业化为主导、以出口和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也逐渐显露出弊端,造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导致内需不足、发展后劲乏力。从亚洲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每当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党和政府都会将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化更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在我国由外向型向内生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的发展也是扩大我国内需和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强大动力。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老工业基地和能源大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山西省城镇化建设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依然有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山西省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同时鉴于山西省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山西省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山西省城镇化建设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山西省实现中部崛起、进而全面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我国关于城镇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及后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研究背景,从山西省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切入,为山西省走出一条别具的特色城镇化道路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oderniz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owever, behind the high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leading factor.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mainly driven by exports and investment, has gradually revealed its disadvantages, resulting in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lso led to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Development stamina is weak. From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henever faced with a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make urbanization a top priorit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Urbanization has been brought to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odernization: urbanization is not only the economic recovery and soci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steady and sou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key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from extroversion to endogen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also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a major energy province in China. Because of many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hanxi Province has developed obviously, but it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ese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posed by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Shanxi Provinc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key period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national resource-based economy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find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explores a new urbanization road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urbanization, which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part of Shanxi Provi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new four modernizations" put forward by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people-oriented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posed by the 18 National Congress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Shanxi Province to walk out a unique road of urbaniz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爱林;21世纪初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江海学刊;2001年05期
2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3 孙自强;河南城镇化目标模式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年06期
4 任柏强,黄焕文,许经勇;有关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2001年08期
5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1年09期
6 郭上沂;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1年01期
7 芮明;浅议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矛盾[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8 林志平;城镇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J];南方经济;2001年09期
9 俞东毅;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J];农业经济;2001年08期
10 俞燕山;制度创新与小城镇的发展[J];改革;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名通;;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以宜章县部分建制镇为例[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何建设;;略谈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方略[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王玉成;;论加快发展广西小城镇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志军;;农村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戚建华;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N];农民日报;2005年
2 毛生武;西部城镇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3 盛英牛;城镇化凸显大市场 电信业宜早抢先机[N];人民邮电;2000年
4 记者 陈树德;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不容乐观[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执笔 付加升 杨林防;以小城镇带动新农村建设[N];安阳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吴新君 实习生 范国兴;我州今年重点发展10个小城镇[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邵灵 本报通讯员 易建华;民资托起南疆农垦小城镇[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班慧丽 朱玛;54%——城镇化达到新水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9 李国庆;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大方县城镇建设[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10 中共锦州市委书记 佟志武;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繁洪;泰安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杭雪花;发展哲学视阈中的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D];苏州大学;2008年
3 靳南;地域环境与小城镇特色关系初探[D];长安大学;2007年
4 杨健;小城镇交通系统方案设计的概念和技术特点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陈永松;河北省迁安市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孙国胜;卢龙县城镇管理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蒋翠;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雒明峰;甘肃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乐全;小城镇职能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博闻;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2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