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建设探析:创新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0 12:39

  本文选题:丝绸之路经济带 切入点:中心城市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战略的提出给沿线城市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其沿线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转变为务实推进阶段,在该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的发展状况,用实证数据探究沿线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以中心城市发展促进西—兰—乌产业合作,进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质增效,构建跨区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Abstract]: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s strategy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o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along the route.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rout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has changed from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the stage of pragmatic advancement.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most representative 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Xi'an, Lanzhou and Urumqi, this paper uses empirical data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c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Xi-Lan-Wu industrial cooper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y, and then raise quality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build a new cross-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JL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14XJA79003)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SC030)
【分类号】: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青舟;;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2 毛丽敏;秦诗立;;科学选择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J];浙江经济;2010年22期

3 刘瑶;;蔡孝箴:中心城市与经济网络[J];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06期

4 朱正颐;中心城市与服务产业[J];社会科学;1983年12期

5 蔡纪良 ,王永江;论社会主义中心城市的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1983年01期

6 白益进;浅议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J];经济问题;1985年12期

7 金平;“中心城市功能及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J];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05期

8 尤传礼;;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J];天津经济;1994年06期

9 杨新年;董丹红;;关于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3期

10 周梦榕;;我国中部等地区或将涌现新的国家中心城市[J];共产党员;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继琴;;宁波中心城市及其开发区的职能定位与互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戴园晨;杨明远;赵德久;;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心城市[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左文芳;陈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为例的分析[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耿乃国;由雷;;基于产业特征视角的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李正军;;沈阳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分析及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丘雪薇;;发挥广西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略见[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范钟铭;罗彦;何波;;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下的广州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兴中;;中心城市经—贸机制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9 黄木桂;韩恩荣;杨军;;中心城市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柳研忠;;大图们江发展要强化长春的中心城市作用[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小波;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要占全市“半壁江山”[N];台州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可杰;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献智出力[N];孝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林阿玲;我市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中心城市片区改造[N];闽西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郑金富;完善城市功能 做美中心城市[N];闽北日报;2013年

5 龙仲平;共筑“中心城市梦”[N];襄阳日报;2013年

6 首席记者 李菲;加快三片融合中心崛起步伐 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N];绍兴日报;2013年

7 襄阳 工学博士后 张华;中心城市智慧气质浅析[N];襄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晓萌;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最安全环境[N];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宁波;打造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副中心城市[N];孝感日报;2014年

10 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 涂勇;论区域性中心城市政府职能的优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勇;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王海江;中国中心城市交通联系及其空间格局[D];河南大学;2014年

3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南阳构建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车欣怡;区域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林奇涵;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由雷;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特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6 廖爱民;新中国建立初期西部中心城市的发展(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世兰;开放体系下的中心城市流通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杜红;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9 戴梦莹;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运行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杨怀宇;生产性服务业与中心城市经济功能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3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93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