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过程分析
本文选题:“推拉理论” 切入点:城镇化 出处:《理论导刊》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推拉理论能够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大约30年这一时间段内的人口流动现象,但对于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态势却不具有解释力。把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置于长期城镇化战略下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实际上是在流出地推力、流出地引力、流入地拉力、流入地斥力以及劳动者的个人能力这五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根据主导力量的差异,又可以把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应当前所处的阶段,未来城镇化工作应着力做好县域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培养职业农民;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技能培训力度;落实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Abstract]:The push-pull theory ca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period of about 30 years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there is no explanation for the new situation of rural labor mobilit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rural labor mobility in China under the long-term urbanization strategy, it is found that,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actually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five kinds of factors, namely, the thrust of the outflow, the gravity of the outflow, the pulling force of the flowing land, the repulsive force of the flowing land and the individual ability of the laborer,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leading forces, We can also divide the process of rural labor mobility and urbanization into four st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current stage,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should focus on the county econom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rain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strengthening basic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improving skills training; implementing l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ing l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地方政府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13ZJQN062Y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转移、政府干预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多智能体的模拟与实证研究”(714032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GIS和多智能体的区域产业转移态势模拟与政府干预研究”(14YJC6302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323.6;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来运;;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善林;卢新海;;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2 郑雅洁;;谁在进城务工?——我国农民工自选择现状及性别与代际差异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3 李美琪;鲁明慧;花雨;;贫困地区气象灾害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分析——以花生和玉米种植户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15期
4 冯其云;姜振煜;;务工与务农行为选择比较研究:来自村庄的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张永丽;魏雷;;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李龙;宋月萍;;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影响——来自流出地的证据[J];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02期
7 张亚鹏;;农村空心化的生成逻辑与应对策略——以华北庄村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8 兰巧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及其对工资的影响——基于RUMiC农村住户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01期
9 张辰利;;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源动力——基于1978~2012年数据的推断和检验[J];经济论坛;2016年01期
10 任晓聪;任禹睦;;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J];海南金融;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盛来运,孙梅君,侯锐,张明梅;低工资是造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东部地区农民工短缺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调研世界;2005年09期
2 胡必亮;“关系”与农村人口流动[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11期
3 张彩江,马庆国;“剩余劳动”与“劳动剩余”:对结构转换中劳动力转移的一种新解释[J];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4 王志刚;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5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孔祥成,刘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综述[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8 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06期
2 ;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服务意识 奋力开拓进取 创造崭新局面——四川省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工作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就业;2001年09期
3 许少英;;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思考[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4 张志新;;反思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问题[J];商业时代;2006年34期
5 张顺;;家庭、区域风险与农村劳动力流动[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6 王广慧;张世伟;;教育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收入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09期
7 柳建平;张永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缓解贫困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03期
8 廖显浪;;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年06期
9 刘茂松;;几个著名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Z3期
10 李芝倩;;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芝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郭玲;黄亚平;潘爱丰;;中部六省城镇化政策比较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2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N];农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白天亮;农村劳动力流动要确保安全有序[N];人民日报;2003年
4 吕晓宇;山西将在全省街道、乡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N];中国社会报;2007年
5 执笔 杨朝中 余毅;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与建议[N];湖北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郑勇;觅岗与防非,一个不能少[N];工人日报;2003年
7 记者 崔荣慧;对农民工不能简单地“疏堵打”[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陈健;我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N];青海日报;2002年
9 付成 韩桂兰;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劳务输出[N];吉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唐福勇;返城民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赚钱[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发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吕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轩会永;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陈跃;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悖论的解释[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吴嘉;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杨阔;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贾一帆;山西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王宝文;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文婷;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吴华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7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9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