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策略非对称对合作演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3 02:18

  本文选题:囚徒困境 切入点:策略非对称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合作行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小到微观生物,大到人类。特别地,合作行为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并不总是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使得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合作都可以实现。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群体能够成功实现合作,而另一部分群体则不能,这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于人类合作的影响因素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探寻合作演化过程和维持合作系统稳定机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合作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诸如Hamilton的亲缘选择理论、群选择理论和“互惠理论”等经典理论,它们认为亲缘关系、群体间的竞争或利益互惠对于合作双方来讲,选择合作将是彼此的优势策略。然而这些理论均是基于对称、均衡思想发展而来。但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对合作系统中的参与者双方对称性的假设是不合理的。而且许多事实证据表明合作双方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非对称关系。所以,很有必要对合作行为在非对称情况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基于Dreber et al(2008)的研究,在重复“囚徒困境”模型中引入策略非对称即博弈双方拥有的策略个数不同,进而设计出策略非对称实验,即将实验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包含合作和不合作策略;另一组包含合作、不合作和惩罚策略。随机地将两组人员配对进行交互博弈,不存在同组成员之间的博弈。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和广义线性模型研究发现,策略非对称系统和策略对称系统之间的合作率存在显著差异,且策略非对称系统的平均合作率更高,表明策略非对称能够促进系统的合作。策略非对称群体相对于策略对称群体倾向于更少的选择惩罚策略,而更多的选择不合作策略,表明策略非对称群体具有较强的“明哲保身”倾向。策略劣势方相对于策略优势方倾向于选择更多的合作,但平均收益却显著低于策略优势方。另外,通过分析策略对称与策略非对称群体的惩罚策略使用数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得知策略对称群体与策略非对称群体都表现出“赢者不罚”。
[Abstract]:Cooperative behavior widely exists in nature, small to micro organisms to humans. In particular, cooperative behavior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modern society, and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but in reality, humans are not always selfless to help others, which is not in any condition can be achieved in cooperation. In real life, a part of the group to cooperate successfully, and the other part of the group is not, this phenomenon has aroused the influence of human cooperation thinking and exploring factors.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to maintain system stability mechan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many scholars. In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such as kin selection theory of Hamilto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group selection theory and reciprocity theory ", they believe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s, 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 for mutual benefit The two sides, the choice of cooperation will be each other's dominant strategy. However, these theories are based on symmetry, equilibrium thought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a widespread asymmetry in real life, the system of cooperation of participants in both the symmetry assumption is not reasonable. And a lot of factual evidence tha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ctually exist the non symmetric rel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ve behavior in the asymmetric cas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Dreber et al (2008) of the study, said that the number of non policy based strategy game both sides have different repeat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model, and then design a strategy of asymmetric experiment soon, the experiment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ncludes cooperation and non cooperation strategy; another group of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and punishment strategy. The two groups randomly paired to the interactive game, not There is a game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By the Mann Whitney U test and study of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found between symmetric systems and strategy symmetric syste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n cooperation strategy, and the average cooperation strategy for asymmetric systems shows that the policy rate is higher, the asymmetric system can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strategy of asymmetric groups with respect. The strategy of symmetric groups tend to be less choice and more punishment strategy, choose not to show that asymmetric cooperation strategy, strategy group has a strong "worldly-wise and play safe" tendency. Strategic disadvantage rel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to choose more in cooperation, but the average incom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trategic advantage.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ymmetry and strategy strategy of asymmetric group punishment strategy u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and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at strategy group and the strategy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groups showed a "win The person is not punished.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志强;蒲勇健;;非对称信息下的员工招募风险及其防范[J];浙江经济;2002年22期

2 许光建,秦永良;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的贡献及其应用[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3 李丽君,陈平平,黄小原;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会计问题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姜鑫;非对称信息下的道德风险模型扩展前沿综述[J];经济经纬;2005年01期

5 葛檬;樊睿琳;;中国银行业管理与非对称信息分析[J];学术交流;2006年02期

6 徐玉华;谢承蓉;;非对称信息下的政府规制与企业家寻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06期

7 冯庆华;刘通;;非对称信息下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博弈[J];科技信息;2006年11期

8 张玉蓉;;非对称信息及相关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9 杨振宇;穆争社;;经济学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孙蕾;;非对称信息下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J];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门树礼;顾基发;;非对称信息对策与保险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何伟;徐福缘;;非对称信息下的供需企业协调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蒋传海;;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非对称信息透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崔毅;非对称信息搅动下的中国市场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2年

2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 陈德萍;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选择[N];金融时报;2002年

3 文/孟建春;非对称信息与审计风险[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4 南开大学王汝芳;信息不对称是股市 持续低迷主因[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凯;非对称信息下项目管理激励机制设计[D];天津大学;2015年

2 刘毅;我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特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卢涛;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视角下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资产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祁红涛;医疗市场管制: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与社会福利[D];武汉大学;2014年

5 王燕;非对称信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6 房振明;基于非对称信息具有时间特性的中国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陈炜;资产误定价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8 李攀艺;基于非对称信息的专利许可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程振源;保险市场若干非对称信息问题的博弈分析[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非对称信息经济理论发展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4年

2 韩晓余;非对称传播视角下危机传播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

3 周志鹏;策略非对称对合作演化的影响[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晓拓;非对称信息下的产学研合作问题[D];复旦大学;2010年

5 严莲莲;非对称信息下二级供应链定价及协调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汤敏;上证股票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预警作用及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7 张翠玲;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非对称信息问题及其风险控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锦;非对称信息对企业重组的影响及解决建议[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陈桂柳;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的博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刘天赐;基于非对称信息博弈分析的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定价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4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04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