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探求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精髓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3-06 18:48

阎昶宇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物价局

摘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是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创造性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挖掘新经济政策思想的时代价值,继承列宁的宝贵精神遗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 新经济政策 实质 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为了应对危机和寻求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从而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事实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失败的,并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在此情况下,新经济政策产生了。

一、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提出了一国胜利的新理论,具体阐述了这一革命的突破口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而且国际国内形势已使得俄国具备了这一条件。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随之建立。19181920 年,列宁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后却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

列宁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的分析了苏俄遇到的危机,及时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即主要实行粮食税,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合作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一)以适应和支持小农经济为基础

列宁认识到新经济建设必须同农村经济结合起来,这是由当时苏俄国情所决定的。他认为解决问题在于“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也就是征收粮食税。俄共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俄国农业的规模迅速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二)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商业是社会主义建设整个“链条”上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抓住的中心环节”,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的计划经济转变到推行“新经济政策”中要求的商品交换。

(三)以“合作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认为“合作社”是以商业性质为主的合作社,是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形式。实行合作社必须坚持自愿原则,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并依靠实际例子向农民展示合作化的优越性,从而吸引他们自愿组织起来。

(四)以资本主义的有益成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四面包围的困境下必须同资本主义建立联系,通过租借和租让的形式来获取国内资本家和国外资本家的帮助。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并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并全面地支持地方工作,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作斗争。

列宁指出了新经济政策两个最重要的功能,第一,新经济政策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第二,通过这种政策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

四、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以列宁为代表的苏俄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的一次全新探索。列宁在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时,更加注重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以国家所有、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有效地缓解了国家资金的困难,活跃了市场经济,提高了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这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一,当时列宁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尤其针对广大农民人口占多数,实行了合作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推进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商品交换迅速发展。这对于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邓小平同志针对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其二,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政府改革的关键点都是农民问题。战时共产主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例如,“余粮收集制”要求将农民的全部余粮无偿地上交政府,处置权却不在农民手中,这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酿成农民的骚乱,并引发了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可以自由处置,允许粮食买卖,这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体现了“人权”的回归,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善了苏维埃政权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我国政府在各种政治改革中遵循“一切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其三,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真实的体现在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述,就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中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共识,但也存在疑惑资本主义会不会改变我们国家性质的观点。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在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他认为只要保持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掌控着国有经济命脉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不会改变。列宁这种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及方法论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只有深化认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精髓,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实践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推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新经济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蔡亚志.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