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拉萨市弹性城镇化路径初探

发布时间:2018-04-19 05:13

  本文选题:弹性城镇化 + 拉萨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跟随全国整体城镇化趋势,拉萨开始了既有普遍意义,又兼具自身特色的城镇化进程。本文认为,拉萨已走上弹性城镇化道路。基于这一论断,文章从拉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生态保护和地区国防安全三个角度讨论拉萨弹性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拉萨市城乡经济具有季节上高度互补性特征,政府主导的农村就业转移政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塑弹性城镇化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拉萨城镇化处于起步阶段,弹性城镇化依然存在城镇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力不足、农村经济对剩余劳动力推力不足,城乡交通不便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
[Abstract]:Following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trend, Lhasa has both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process.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Lhasa has embarked on a flexible urbanization road.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flexible urbanization in Lhasa from three angl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region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gional defense security.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in Lhasa is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season. The government led rural employment transfer policy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public services are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flexible urbanization.However, due to the fact that urbanization in Lhasa is in its infancy, flexible urbanization still exists that the urban economy has insufficient pull on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and the rural economy has insufficient thrust on the surplus labor force.Urban and rural transportation inconvenience and rural transfer of labor quality is not high,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绪民;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2 陈玉梅;小城镇功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3 吕巧凤,冯树恩;关于当前加速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J];学术交流;2000年04期

4 苗新华;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的若干思考[J];江南论坛;2000年05期

5 柯元;对老区实施小城镇战略的几点建议[J];老区建设;2000年12期

6 沈立人;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理性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4期

7 孔令德;;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J];今日海南;2000年11期

8 陈东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J];当代建设;2001年01期

9 李爱民,魏建春;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河南科技;2001年11期

10 白国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特征与趋向分析[J];岭南学刊;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贾林瑞;移民迁建不同阶段三峡库区云阳县城镇化质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丽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学龄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凯敏;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1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71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