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市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经济差异 + 时空演变 ; 参考:《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城市作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其通过极化和扩散作用对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影响,区域经济差异首先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经济差异,因此,从中心城市经济差异的角度,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为阐明江西省城市体系结构特征、城市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选取江西省20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2013年为研究时段,通过计算单指标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来分析城市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通过计算单指标人均GDP的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率、GDP的锡尔系数分解来分析城市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变;通过构建测度城市经济综合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度了2001年、2006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点的城市经济综合水平得分,并采用马尔可夫状态概率转移矩阵对城市经济综合水平格局时序演变和空间转移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1)江西省城市分布南北不均,趋向于沿京九、浙赣等主要交通轴线分布;趋向于向平原、盆地等适合农业生产、自然地理位置较好的区域分布,区位条件是决定城市分布的关键因素。城市规模体系完善,南昌市人口集聚突出,但其他大城市发育不足,全省以中小规模城市为主。(2)2001年以来,江西省城市经济的绝对差异呈不断扩大趋势,相对差异的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但总体趋于减小。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地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要好于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之间的相对差异在缩小;从锡尔系数分解来看,城市经济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地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地级市组与县级市组的组间经济差异引起的,县级城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并不大。(3)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高水平、中高水平、中低水平和低水平四个类型,发现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城市为“昌九景”金三角;赣南地区缺乏经济辐射能力很强的高水平城市,以中低经济水平和低经济水平城市为主;浙赣线的中部存在一个明显的经济发展中低和低水平的城市区;赣东北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萍乡和新余中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位置比较稳定。(4)利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经济发展高水平城市和经济发展低水平城市状态相对稳定,处于中高水平或中低水平的城市经济波动较大,有向高一级或低一级水平转移的可能,但并未出现大范围的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情形。
[Abstract]:City and region are an organic whole which is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ed. As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ole, cities have an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through polarization and diffusi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are first manifested as the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central citi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entral citi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ystem structu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economic difference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level pattern, this paper selects 20 c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2001-2013 as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time evolution of urban economic difference is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the range devi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Gini coefficient of per capita GDP of a single index, and the deviation and ratio of per capita GDP of a single index are calculated. The relative r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ier coefficient of GDP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economic differences, an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urban econom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cores of urban economic comprehensive level at three time points in 2001, 2006 and 2013, respectively. 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transition of urban economic comprehensive horizontal pattern are studied by Markov state probability transfer matrix.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uneve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ends to be distributed along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axes such as Jingjiu, Zhejiang-Jiangxi, etc., and tends to be distributed in areas suitabl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ch as plains and basins, where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better. Location condi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urban distribution. The urban scale system is perfect, the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Nanchang is prominent, but the other big cities are underdeveloped. Since 2001,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in the urban economy of Jiangxi Province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phas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is obvious, but the whole tends to decreas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prefectural cities is gener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unty-level cities,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 are narrowing.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urban economy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between prefecture-level city groups and county-level city groups, and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y-level cities is not big. 3)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vided into high levels. Four types of mid-high level, middle low level and low level, found that the city with high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Changjiujing" Golden Triangle, and the south of Jiangxi lacks the high level city with strong economic radiation capacity.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Zhejiang-Jiangxi line, there is an obvious urban area with low and middl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in northeast Jiangxi,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fluctuates greatly. Pingxiang and Xinyu middle and high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latively stable.) using Markov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ds out that in the period of study, Cities with a high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ities with low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latively stable, with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economies of cities with medium or low levels of development, which may lead to the transfer to higher or lower levels. However, there is no large-scale transfer to a higher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京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2 段尧清,常贤波;论城市信息化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3 刘景林;执著探索的结晶——《跨世纪城市经济新探索》评介[J];学术交流;2001年04期
4 郑恒;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J];发展;2001年01期
5 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年09期
6 李恒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J];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7 卜海;论“入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8 张振彬;经营城市的再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9期
9 杨继绳;城市怎样才能成为经济中心[J];中国投资;2002年03期
10 李钢;经营城市≠建设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张志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学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旭;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房书瑶;工业废品收购从业人员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0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5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