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建设 + 管理体制 ; 参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基础,我国生态建设面临的严重局面,迫切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传统的增长模式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键要解决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三大难题。改变生态建设过度分散的管理体制机制弊端,成为促进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克服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可以通过两步走的方式逐步完善:第一步,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设立国家生态建设委员会;第二步,待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组建国家生态建设部。按照这种思路,未来将有可能形成以生态建设部为主导,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完整统一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框架,这对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Abstract]: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body and found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growth pattern causes the over-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seriou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re prominent, which mainly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unreasonable, the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system is not standardized.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o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key is to solve 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the tightening of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y changing the malpractice of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we can gradually improve it in a two-step way: first, to set up a nat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mmittee during this government's term of office; and second,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mmittee. After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an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this way of thinking, it is possible to form a complete and unifie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 with the Ministry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the leading and other relevant departments actively cooperating in the future, which is undoubtedly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
【分类号】:F205;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玉芬;韩亮;;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重要标志[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7年04期
2 许凤霞;;生态文明: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J];求知;2008年02期
3 张妮妮;;生态文明:文明的要素亦或文明的形态[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4 薛惠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J];人民论坛;2008年01期
5 曹征海;;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全面振兴[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6 刘卓志;;做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7 刘友宾;;积极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J];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8 黄顺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续琨;;从生态文明研究到生态文明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秦书生;;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单晓娅;涂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彭光华;吴文良;刘光栋;;关于构建生态文明秩序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继泽;;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的战略任务[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庆月;;科学发展观与天津生态文明建设[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许振成;张修玉;胡习邦;赵晓光;;生态文明新理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韩孝成;;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的战略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吴玉树;;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南宁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袁海军;树立生态强区理念 领跑生态文明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张建宇;生态文明,文明的整合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3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副教授 梁秀丽;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的新理念[N];上饶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温雅莉 苑铁军 李惠均;生态文明:是远还是近?[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谢遐龄;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群;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08年
7 李晋国;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N];延边日报;2008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设生态文明关键靠行动[N];淄博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联邋赵婧 实习生 苏力;专家学者献计“生态文明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 张耀辉;浅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N];珠海特区报;2008年
,本文编号:1869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6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