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山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研究
本文选题:中西部山区 + 新型城镇化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6年03期
【摘要】:中西部山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开放程度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差异性决定了该区不宜走平原或发达地区城镇化老路。当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建立制度保障,实现产业支撑。以上路径,虽老生常谈,然是中西部山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和必然的双重选择。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还应各具特色,探索"新路":结合人们乡村田园式的返璞归真需求,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梯次搬迁和就地城镇化有机结合,避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错误;突破地域梯次搬迁局限,按年龄、愿望等现实差异,梯次转移。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olicy openness and people's ideology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eastern developed areas. The difference determines that the region should not take the plain or developed areas of the old road of urbanization. When adhering to people-oriented, vigorously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 security, the re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upport. The above path, though clich 茅, is the reality and inevitable choice of realizing new urbaniza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s. At the same time,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problem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direction, we should also explore the "new roa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rural leisure touris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ural pastoral style of people's return to n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echelon relocation and local urbanization can avoid the formalism error of "one-size-fits-all",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regional trapezoidal relocation, and shift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the realistic differences such as age, desir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共恩施州委党校;
【基金】:教育部青年项目“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儿童贫困及其治理机制研究”(15YJC810011),项目负责人:牛宗玲 恩施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中西部山区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研究”(13ESWTKT01),项目负责人:贺东航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9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1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