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测评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30 21:12

  本文选题:农业现代化 + 新型城镇化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动"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构建反映二者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两化"关系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总体上表现为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城镇化,但全省各市(州)"两化"互动关系与耦合机理呈现明显差异,不能用农业现代化滞后城镇化发展一概而论,有必要明确辨析多维度要素差异性对"两化"互动结果的影响,并据此因境制宜、因地施策地优化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四川"两化"协同发展。
[Abstract]: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nd the only way to change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flect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i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transform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is more promin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ags behind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general, but the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mechanism of "two transformation" in different cities (states) of Sichuan Provinc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multi-dimensional factors on the interactive results of "two modernizations", so as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deepen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ichuan's "two moderniza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15Jb1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机理分析及调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BK1507007)
【分类号】:F327;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8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湖北省宜城县政协委员 杨明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消弭认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8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