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转型新时期上海房权空间分异格局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2 20:37

  本文选题:居住空间分异 + 房权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07期


【摘要】:以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居委会空间单元为基础,从房权视角切入研究在经济转型新时期上海市住房空间的分异格局及其影响机制。通过构建房权指数、差异指数和隔离指数,并分别从城市整体、中心城区与郊区三个空间尺度下,系统性掌握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性特征。研究发现近十年上海市房权分异程度略有上升,特别是中心城区内环至中环间房权指数较高,其印证了郊区化对于居住空间的重构影响,另外中心城区差异指数低于外围地区,而其隔离指数高于外围地区。在影响机制方面,研究发现城市社会分层结构明显,在中心城区房权分异主要受到制度与市场因素的制约,外围地区由于市场制约性降低,个人选择影响增加,而制度因素影响仍然显著。
[Abstract]:Based on the spatial unit of residential committee of the sixth census of Shangha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f housing space in Shanghai in the new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using righ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housing ownership index, difference index and isolation index, and from the city as a whole, the central city and the suburbs of three spatial scales,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esidential spa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housing rights differentiation in Shanghai increased slightly in the past ten years, especially the higher index of housing rights between inner ring and central district, which confirmed the influence of suburbanization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ving space.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index of central urban 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eripheral areas. And its isolation index is higher than the peripheral area. 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urban social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 is obviou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using right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is mainly restricted by institutional and market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choice increases in the peripheral areas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market constraint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are still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设计策划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县镇工作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170、414221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员费专项资金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
【分类号】:F299.27;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秀伟;胡佳佳;;天津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研究[J];城市;2010年05期

2 苏晓红;;廊坊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年05期

3 郑瑶兵;;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4 陆佩华;陈为忠;余建华;;基于实证取向的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南通市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燕;;中外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比较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12期

6 郝辰杰;;基于中国经济社会现状讨论社会空间分异现象[J];建筑与文化;2013年10期

7 张昱;倪明;;我国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调控与引导[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5期

8 龙丽民;孙桂平;赵红杰;袁金国;;石家庄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型及发展趋势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含;罗谦;王魏巍;;南京市老城南地块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周春山;江海燕;高军波;;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洋;;浅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2 夏海斌;王铮;;中国三大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卓伟德;;重庆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任佳前;任帅;刘博敏;;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空间形态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5 冯健;周一星;;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松;;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空间秩序的关系——基于乌鲁木齐市“贫困人口”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赵静媛;;1900—1937天津城市社会区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覃成林;吕化霞;;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左平;雷Z赯

本文编号:2090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90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