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城镇化 ; 参考:《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历史经验证明,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随着城镇化的脚步加快,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的生态危机相伴而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不能脱离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吉林省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吉林省城镇化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城镇化思想对吉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和人生态化生存四个层面,努力探索符合吉林省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为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生态文明、城镇化等相关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城镇化思想。第三部分阐述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经验借鉴。第四部分分析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提出生态文明视阈下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Historical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at 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However, with the rapid pace of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explosion, shortage of resources,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imbalance of ecological crisis accompanied by,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urbanization can not be divorced fro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At present, the urbanization of Jilin Province has entered a new historical stag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by means of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 and urbanization thought, from four aspects of ecological culture, ecological politics, ecologic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new wa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 of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as well as Marx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and urbanization thought. The third part expounds the experience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Jilin Provi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金海龙;资源型城镇发展构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谭雪兰;长春市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3期
3 陈美球,刘桃菊;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4 徐勤贤,侯云先,林文;中国小城镇产业聚集成因及问题分析[J];资源·产业;2005年05期
5 叶耀先;;中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刘耀彬;吴学平;张安军;;煤炭城镇发展问题研究述评[J];学习与实践;2008年01期
7 苗谦;;城镇化促进有色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3年19期
8 杨贵庆;地区合力与城镇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6期
9 张芸,麻土华,王建国,朱兴盛;浙江城镇空间扩展与经济发展的遥感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4期
10 陈红娟;张璞;;河北省重点镇城镇化水平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俊;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景阳;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贾林瑞;移民迁建不同阶段三峡库区云阳县城镇化质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丽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学龄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凯敏;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3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9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