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反应(英文)

发布时间:2016-12-14 12:19

  本文关键词:经济大萧条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2009年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反应(英文)

吴小安  

【摘要】:正Giv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in the British colonial and Malaysia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recovery,any revisit to the Malaysian experience would be inadequate without looking into the Chinese responses.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esponses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enterprises towards the crisis.The responses not only refers to the technical business strategy in coping with the crisis,but also implies that,from the Chinese business point of view, how the crisis will be perceived and tackled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structural and social-political dimensions and consequences.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responses by the ethnic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be examined in a long-term perspective by looking into their business strategies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the 1930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late 1990s.

【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History,Peking University
【分类号】:K338
【正文快照】: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反应(英文)@吴小安$Department of History,Peking University正Giv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in the British colonial and Malaysia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recovery,any revisit to the Mal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红;陈剑敏;;大萧条时期美国专业女性的职业地位分析[J];湖湘论坛;2008年04期

2 佚名;;大萧条——“米老鼠”救了美国人[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09年04期

3 张和声;;盛衰弹指间——美国30年代大萧条起因[J];史林;2009年02期

4 李晓华;;美国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史诗——评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J];山东文学;2007年05期

5 石任之;;大萧条启示录[J];大众电影;2009年07期

6 金梅;;危机下的心灵天堂[J];中国市场;2009年20期

7 王巍;埃里克·罗威;;罗斯福“新政”与经济大萧条[J];世界科学;2009年04期

8 星竹;;两美元邮票[J];人民文摘;2006年01期

9 ;铁拳男人[J];电影画刊;2005年06期

10 李金侠;;美国大萧条研究新论[J];理论学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安;;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反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2 姚慧弈;;马来西亚华人清明祭祖习俗略论[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朱汝敬;;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船舶工业[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弗兰克·朗盖斯特,89岁 正面的见解[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建国;张立红;;联想进入少帅时代[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6 胡慧芳;;国家在拉美早期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读《以“征税和公共开支”的方式避免“荷兰病”:从太平洋战争到大萧条时期的智利经济》[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韩德强;;全球化时代的贸易保护[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8 吴晓波;;2009,会是全球经济变革的分水岭吗[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六集)[C];2007年

9 爱德格·霍泰德;陈兆丰;;转危为机——领先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启示[A];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杜卫东;;研究精准采后贮运技术 提高农产品增值降耗水平[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吴家明;[N];证券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川梅;[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刘一楠;[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N];大庆日报;2008年

6 张洵;[N];国际商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杨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芦龙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刘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罗伯特·希勒 翻译 施轶;[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美冰;日常歌唱与文化认同:马来西亚华人叙事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郝延伟;“美国大萧条”[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静怡;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梁忠;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黄如祺;经济大萧条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7 周莉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妇女生存状况与妇女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郝冰;美国政府经济管制的演进[D];吉林大学;2007年

9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刘明国;经济长期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光木;马来西亚华人新年习俗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闫巧玲;马来西亚华人持续的社会抗争[D];复旦大学;2010年

3 钟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与2008金融危机之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彭润萍;信息化时代马华报业的革新与图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慧诚;九十年代中马关系的发展与马来西亚华人[D];暨南大学;2000年

6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暨南大学;2002年

7 刘英;论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汪波;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形成和发展[D];暨南大学;2004年

9 刘凤娟;大萧条时期的非裔美国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建彪;马来西亚华人及其对中马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经济大萧条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12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