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能源效率测算

发布时间:2018-11-09 15:59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其中城市能源消耗量占到绝大比重,故科学测算与认清城市能源效率状况,对于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多渠道的统计数据和细致的数据预处理,文章在以永续盘存法估算城市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借鉴Zhou等(2012)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能源效率定义,将劳动和资本的无效率从生产函数中分离出来,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我国2001-2013年24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开展四大地区、南方北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地级以上城市能源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0.6,能源效率排名前10位城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后10位城市则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四大地区、南方北方及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能源效率及变动趋势表现出明显差异,总体上都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空间。
[Abstract]: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rising, among which the urban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ientifically estimate and recogniz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city. With the help of multi-channel statistical data and meticulous data preprocessing, this paper uses Zhou et al. (2012) as reference for the defini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on Shephard energy distance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estimating urban capital stock by sustainable inventory method. The inefficient labor and capital are separated from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245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3 is estimated by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and four major regions,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are carried out.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factors in cities of different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level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cities above the prefectural level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0.6, the top 10 citie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the last 10 citie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change trend of the four major regions, the north of the south and the cities of different scal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re is a great potential space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 the whol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3240)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01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和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5SMGK032) 浙江省“之江青年课题研究”项目(13ZJQN005YB)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统计学)项目(1020XJ3314044G)
【分类号】:F206;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国际能源论坛聚焦“能源效率”[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Leander Bergmann;Thomas Wutke;;追求能源效率是材料研发的动力[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5期

3 杜以会;;韩国与欧盟国家的能源效率管理(二)[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03期

4 冉启英;申建良;;新疆能源效率特征及其改进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3年07期

5 ;台湾将成立能源效率服务中心[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07期

6 徐寿波,王俊峰;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01期

7 李上鹤;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的探讨[J];广西电业;2002年07期

8 徐志强;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J];经贸导刊;2002年04期

9 朱成章;;能源效率及其计算[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3期

10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3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2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田子超;加拿大:以建筑信息模型提升能源效率[N];中国建设报;2012年

7 高冰洋 记者 王春;专家呼吁提升传统能源效率应与推广新能源并重[N];科技日报;2014年

8 赵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能源效率[N];中国电子报;2007年

9 孔凡伦;“链条效应”提高能源效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10 记者 黄继妍;省级能源效率推广计划在赣实施[N];江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9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梦琪;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2 徐诚;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5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20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320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