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失业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8 0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失业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将运用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基础,通过探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风险传导机制,来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并基于近年来的就业状况,从总体和地区差异化两个角度来分析失业风险,最后针对该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借此探讨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缓慢的问题。中国如今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由原本的粗放型往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但迄今为止原本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并未发生明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已成为中国持续增长急需解决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难以估算其所推行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带来的风险的大小。这些风险初期可能只是存在于企业本身的层面,然而通过企业、产业、地区等进而传导到整个国民经济,最终可能引起价格水平上升、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出口减少、财政收入降低以及银行坏账增加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单项来看或许并不严重,但若经过扩散和传递,就会形成巨大的风险叠加效应。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政府推行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政策在实施之初,就会遭遇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坚决阻抗;再加上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的成本本身就很高且收益有限,两者相加,一同导致改革推进的动力不足。这样一来,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能意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带来一系列的宏观风险,但因为缺乏对这些风险的科学分析,他们很难有依据去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和激励机制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失业风险就是其中的一项风险。失业风险是非常有可能出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的;而失业风险的影响及其波及的广度和深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国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性。是以失业风险不仅会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关系到整个经济连同社会的稳定。因此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能会引起的失业风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下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等,通过着眼于中国目前转变增长方式进程缓慢的现象,探究其背后潜在的失业风险,再据此提出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其中创新之处是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失业风险结合起来看,借以探讨如何能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速度的缓慢。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本部分是介绍目前为止国内和国外在此方向的相关研究。前者分别陈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宏观风险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后者则集中阐述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和现状分析。本部分首先用风险溯源和风险传导机制来说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潜在的失业风险。接着运用引入劳动力市场的拉姆齐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失业风险的产生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就业状况,针对失业风险的总体性和失业风险的地区化差异性来分析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即将面临的各种失业风险。第四部分,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此部分将分为三个小部分,首先是给出本文的结论;其次是梳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则是针对结论提出政策含义,以期能够对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速度缓慢的问题起到辅助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关停并转 失业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1;F24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引言8-12
  • 1.1 选题背景8-9
  • 1.2 分析失业风险的意义9-10
  • 1.3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10-11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11-12
  • 1.4.1 研究方法11
  • 1.4.2 内容安排11-12
  • 2 文献综述12-17
  • 2.1 国内相关文献12-15
  • 2.1.1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文献12-14
  • 2.1.2 宏观风险相关的文献14-15
  • 2.2 国外相关文献15-17
  • 3 失业风险的分析17-33
  • 3.1 失业风险的溯源17-20
  • 3.1.1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17
  • 3.1.2 经济结构的调整17-19
  • 3.1.3 技术进步19-20
  • 3.2 基于代表性企业的分析20-25
  • 3.2.1 无成本调整时的劳动需求20-22
  • 3.2.2 有成本调整时的劳动需求22-25
  • 3.2.3 短期和长期的不同25
  • 3.3 对失业风险的分析25-33
  • 3.3.1 总体的失业风险分析25-28
  • 3.3.2 地区差异化失业风险分析28-31
  • 3.3.3 综述31-33
  • 4 结论33-36
  • 4.1 结论33
  • 4.1.1 总结33
  • 4.1.2 本文的不足33
  • 4.2 政策建议33-36
  • 4.2.1 稳增长保就业33-34
  • 4.2.2 平衡各次产业发展34
  • 4.2.3 重视重点产业和地区34-35
  • 4.2.4 提高地方政府积极性35-36
  • 参考文献36-39
  • 后记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探索历程述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柳思维;深入系统研究经济增长方式理论的新成果——刘平量教授新著《经济增长方式论》评价[J];琼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晁永国;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杨新华;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贝瑜,时学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略论[J];山西统计;2001年08期

6 张力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理论思考[J];学术探索;2001年S1期

7 刘淑茹;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晓哲;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J];山西统计;2003年04期

9 景跃军;美国、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较及启示[J];人口学刊;2004年02期

10 匡国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J];理论月刊;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远朋;邵平;陈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若干辩证关系[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2 谭仁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若干认识问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刘永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个问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潘石;李贺军;;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跨越[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孙德华;杨漾;;全面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含义[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冯子标;;革新资本观念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宋冬林;金成晓;;从制度变迁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8 杨继瑞;;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姜兰;李玉峻;;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种表述及其含义[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10 宣红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识上的几个模糊点[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项紧迫任务[N];伊犁日报(汉);2006年

2 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 黄晓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N];北京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会;推动三个领域改革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王力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降耗增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样的提法不一样的内涵[N];河北日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菏泽日报;2005年

7 邓兰卿;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王梦奎 谢伏瞻 李剑阁 课题协调人:李善同 卢中原 候永志 执笔:张军扩 李佐军 赵怀勇 刘培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年

9 于新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记者 付平;通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维护金融稳定[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祖继;制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钟春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宗兆礼;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戴书松;无形资本投资、价值创造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佟雪铭;基于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邱竞;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津鹏;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内涵及其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刘淑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韩孟洁;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辰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效果的测量与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吕伟;济南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鹿璐;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失业风险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若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董玉迪;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财政收入风险[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10 吴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失业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3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