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2:03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1978年,GDP总量为3645.2亿元。到了2014年,GDP上升为635910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75倍。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了54.77%,年均增长1%。可见,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潜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严重浪费,能源紧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镇规划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就是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得农民工真正在身份、职业、福利等方面实现市民化,并融入城市。但在城乡二元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的现实背景下,他们不能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不能平等地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新型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从助力因素和阻碍因素两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各个因素对市民化的影响,构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框架,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协同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其中,动力机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拉力-推力、农民工自身需求层次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两个方面来分析;传导机制从目标导向机制、劳动力供需平衡的传导机制和农民工与城镇融合的传导机制三方面来分析;协同推进机制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市民化四化协同推进,市民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推进,政府、市场、民间多元化主体共同推进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保障机制从宏观环境、制度设计、子女读书、融入城市的引导与保障四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推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F29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1.3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方法14
- 1.3.2 主要内容14-16
- 1.3.3 技术路线16
- 1.4 创新和不足16-17
- 1.4.1 创新之处16
- 1.4.2 不足之处16-17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7-21
- 2.1 相关概念17-18
- 2.1.1 新型城镇化17
- 2.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7-18
- 2.1.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8
- 2.2 基本理论18-21
- 2.2.1 推拉理论18-19
- 2.2.2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9
- 2.2.3 人口迁移理论19-20
- 2.2.4 新古典经济学的迁移理论20-21
- 第3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21-36
- 3.1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进程21-23
- 3.1.1 离土不离乡的起始阶段(1978-1988 年)21
- 3.1.2 离土又离乡的发展阶段(1989-1999 年)21-22
- 3.1.3 融入城市的推进阶段(2000-)22-23
- 3.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23-36
- 3.2.1 总体规模23-25
- 3.2.2 基本情况25-27
- 3.2.3 就业情况27-29
- 3.2.4 居住情况29-30
- 3.2.5 收入和支出情况30-31
- 3.2.6 权益保障情况31-36
- 第4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36-46
- 4.1 助力因素36-38
- 4.1.1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36
- 4.1.2 农村劳动力的闲置36
- 4.1.3 社会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改革36-37
- 4.1.4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37
- 4.1.5 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37-38
- 4.2 阻碍因素38-46
- 4.2.1 高昂的市民化成本38-39
- 4.2.2 制度障碍39-43
- 4.2.3 社会排斥43
- 4.2.4 缓慢的城镇化进程43-44
- 4.2.5 自身整体素质不够高44-46
- 第5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分析46-60
- 5.1 推进机制的设计思路及基本框架46-48
- 5.1.1 设计思路46-47
- 5.1.2 基本框架47-48
- 5.2 动力机制48-50
- 5.2.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拉力-推力48-49
- 5.2.2 农民工自身需求层次提升的内在驱动力49-50
- 5.3 传导机制50-52
- 5.3.1 目标导向机制50-51
- 5.3.2 劳动力供需平衡的传导机制51
- 5.3.3 农民工与城镇融合的传导机制51-52
- 5.4 协同机制52-57
- 5.4.1 市民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52-53
- 5.4.2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市民化协同53-55
- 5.4.3 政府、市场、民间多元主体协同55-57
- 5.5 社会保障机制57-59
- 5.5.1 构建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宏观环境57
- 5.5.2 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57-58
- 5.5.3 建立农民工子女读书保障58
- 5.5.4 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引导与保障58-59
- 5.6 总结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3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