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12:43
【摘要】:极化效应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A.赫希曼提出,主要是指当一个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成为增长极后,迅速拉动当地以及周边的资本、技术、人口、就业、市场和其他经济活动,引导产业和生产要素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城镇就业极化效应则是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镇的集聚效应,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年龄人口涌入城镇就业,城镇对就业产生吸引力、带动力,使得城镇成为地区就业的增长极。1978年至2012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2.6%,共提高34.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并指出新型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市民化,而人的市民化,最根本的就是就业问题。一般而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应当充分发挥增长极效应,吸引经济产业和生产要素转移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增加拉动就业增长,但目前来看大多数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就业水平是具有一定落差的。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农村人口较多、现代化工业较其他省份发展缓慢,且省内各地州市发展规模较小、水平较低。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逐步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总体拉动就业水平较低、城市规模小未能发挥应有带动作用以及区域间就业极化水平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前进步伐。因此研究城镇化拉动就业极化水平大小、判断城镇化和就业极化水平对应阶段,分析各地区带动力较弱的原因,消除就业壁垒,对云南乃至其他省份推进城镇化、解决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空间经济学和城镇化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云南及17个地州市城镇化和就业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Esteban-Ray极化指数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云南城镇化拉动就业极化效应研究模型,分析云南城镇化过程中对就业辐射力、带动力、极化阶段和存在问题,对如何发挥城市增长极化效应带动就业提出相应对策。
【图文】:

结构图,城镇分布,云南,结构图


逡逑3.1.3.邋2岩南城镇化发展主要困难逡逑(1)城镇产业支撑不足。云南大部分城镇均存在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的现象,逡逑尤其是拉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二、兰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城镇产业吸纳逡逑劳动力能力较弱。根据佩鲁增长极理论,,增长极地区产业集聚所产生的新增就业逡逑岗位是吸纳周边劳动力解决就业最主要动力,但由于云南大部分X棾ぜ厍靛义戏⒄瓜喽灾秃螅虼瞬母I淞陀跋炝先酰眩壮浞址⒒釉龀ぜ募坌у义嫌π纬晒婺>茫材眩蓿蓿保咳娣⒒幼饔媒饩鼍用窬鸵滴侍狻2捣⒄共蛔闶窃颇襄义系娜砝咧唬峭呀诔晌圃汲钦蚧⒄沟闹匾侍狻<涌觳抵С湃诤戏⒄瑰义喜椒ィ捣⒄棺魑氐愎岽┏钦蚧龉蹋淮罅ν平鴒裰胁敌虑姆⒄梗义铣晌烊诤系牧恋悖煌蓖晟茒暫险弑U希侨诤戏⒄褂炝己玫恼咤义匣肪场e义希ǎ玻┏钦蚩占浞植疾缓侠砬夜婺5燃督闲 T颇铣钦蚩占浞植汲剩ⅲ裕⑿途坼义霞芪魇瑁芴宄氏殖鰋p中地区城市密集,周边城市较少的格局。城镇体系逡逑结构总体呈现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的问题。逡逑

云南,统计年鉴,数据来源,就业弹性


失业率的变动=-1/2邋(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X棾ぢ剩╁义希玻埃埃衬暝颇系厍苤滴桑担叮澹埃惨谠剑玻埃保材闤棾さ剑保埃常埃梗澹矗芬阱义显昶骄鵛棾ぢ蚀锏剑保叮澹玻保ィ氪送本鸵翟龀ぢ饰玻澹保ァS赏迹常澹部桑卓村义铣觯颇系厍苤档脑龀ぢ仕湓诓欢媳浠诔て谖衷冢保埃ィ咨希鸵靛义显龀ぢ试蚪鼋鲈谀冢背钦虻羌鞘б德室惨恢贝τ冢矗プ笥摇U馑得髟颇襄义嫌胫泄迩魇剖且恢碌模嬖谧牛牵模胁欢系脑龀さ耐保⒚挥写淳鸵德实腻义显黾樱б德室裁挥幸虼讼陆档奈侍狻e义希玻靛邋五义锨梢唬蓿危郑蓿薜厍苤礨棾ぢ剩ュ义希保板危尉鸵翟龀ぢ剩ュ义希撸撸摺五五纬钦虻羌鞘б德剩ǎィ╁义希板宥㧏6*-节

本文编号:2544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44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