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19:17
【摘要】: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中国寿险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关注发展的速度,还要关注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更关注驱动寿险业发展的具体因素,以及不同因素所起作用的差异。基于此,本文选择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作为评价中国寿险业发展的理论工具。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不仅对整个寿险行业十分重要,对不同股东和资本背景、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人身险公司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是解释要素贡献的重要经济增长率理论,它应用于行业或部门的增长分析十分普遍,而应用于人寿保险等服务行业的难点在于产出的计量问题。本文采用增加值方法对寿险行业的产出进行计量,并运用随机前沿法和DEA-Malmquist指数作为数量工具,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进行分解,剖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具体特征和推动因素。 本文通过规范分析认为,寿险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反映了寿险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中国寿险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组织的创新、生产的创新和经营的专业化;而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引进、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基础建设的网络化、运行维护的规范化和销售服务的信息化等方面。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寿险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近十年来,除个别年份以外,中国寿险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中资寿险公司,外资寿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和健康险公司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三,中资寿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创新、生产创新和专业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此外,快速的信息化对中资寿险公司技术效率的提升效果显著;第四,外资寿险公司生产率增长不显著的原因是体制性约束对技术进步形成障碍,但其受惠于外资股东,技术效率有明显的提升;第五,养老金公司和健康险公司仍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率在边界内部缓慢提升;最后,对于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寿险业,规模经济仍然很弱,发展仍是行业的第一要务。 鉴于规范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寿险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经营能力从而促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寿险业的现实选择。从空间的角度,首先是国家应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高度看待人寿保险行业的发展问题,让其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综合功能,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其次,在中观层面,政府适当的税收政策支持不仅有利于寿险行业的发展,未来将会在整体上减轻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在微观层面,人身险公司应主动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来提升增长质量。从时间的角度,长期来看,需要对消费者加强风险和保险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扩大保险的渗透率;在中期,完善市场结构,提高竞争水平可以促使人身险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生产率;短期则可以通过扩大开放范围,引入高质量的竞争主体来改善和提升行业的生产率水平。从方法论的角度,中资寿险公司、外资寿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和健康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寻求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中资寿险可以加大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外资寿险公司应进行组织创新,尽快突破体制的束缚;养老金和健康险公司则应着眼于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对于整个寿险行业,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是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面临的共同选择。 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由导论和七个章节构成,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是介绍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研究的范围与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第一章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理论基础进行溯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是新古典理论框架下的产物,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关于技术进步的思想也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 第二章文献研究与综述,主要回顾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理论产生、发展的脉络,以及该理论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尤其是保险行业的研究方法及其结论。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础和营养。 第三章确定了本文实证分析的基础框架结构。包括研究方法、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度量、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定、价格影响因素的处理等,以及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随机前沿法、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等。 第四章是中国寿险业投入产出状况的分析,包括产业特征和投入产出过程、行业投入要素和产出的发展变化情况、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变化等。 第五章是关于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规范分析,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分析推动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 第六章为实证结果及分析,包括寿险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具体结果,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具体构成要素,同时对整个寿险行业、不同竞争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近十年来行业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特征。 第七章为政策建议,根据本文的分析,尤其是根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分别从空间上、时间上和方法上提出中国寿险行业发展和生产率提升的对策、方法等具体建议。 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 1.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阐释了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也分析、解释了不同要素在寿险业生产率发展变化中的作用,并揭示了其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原因。 2.本文的分析框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但又适当地进行了扬弃。例如,本文同时用随机前沿法和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两种方法对相同的样本对象进行分析,避免了用一种方法带来的系统性偏差和风险。 3.本文除对中国寿险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进行系统分析外,还对主要竞争主体的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样本的选择最大限度的考虑了在中国经营人身险业务的主要公司,这样既能反映整个寿险业发展的全貌,又能对主要的人身险公司进行基于面板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多维度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以避免因样本和数据问题造成的分析偏差。 4.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分析结论提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建议基于寿险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宏观背景,所提建议既针对行业的总体发展,也明示不同类型的竞争主体发展问题,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关注和改进: 1.本文包含实证和定量分析,对数据依赖性很强,而行业数据资料取得存在一定困难,某些投入和产出变量精确程度并不理想,若能以更为精确的数据进行生产率评估,研究结果可能更具说服性和现实参考价值,也更能反映寿险行业和不同主体的经营状况。同样是取材困难的原因,一些数据的质量不高,只有采取其他来源的数据加以调整。例如在保险年鉴中所披露的劳动力投入信息,在口径前后缺乏持续性,与行业交流的数据有一定的偏差。在研究中,本文只能采用公开渠道或公开披露的信息,无法用其他途径获取更可靠的数据来加以调整,这可能会影响数据质量乃至实证结果。 2.本文对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投入和产出变量的影响没有剔除。2008年前后,保险行业陆续使用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与计量(保费收入和投资类收益)及责任准备金的计提方面均有重大变化,尽管这些变化的影响之间部分是可以抵消的,但每个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受公开信息披露的制约本文没有加以区分,也可能会影响实证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4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璐;中国保险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2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3 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4 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5 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6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7 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8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9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阳佳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6年

2 张充;吉林省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6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16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