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0:30
【摘要】: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沿海地区农业取得飞速发展,生产力有较大提高,,目前已经进入了由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发展时期。适度规模现代农业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使农业生产能够达到最佳经济收益,使农业劳动力能够获得与务工经商劳动力相近收入,是一种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农业经营形式。但由于沿海地区农村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严重稀缺,农户生产规模较小,此外兼业现象仍十分普遍,这种小规模兼业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停滞,普遍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其日益深化必将延缓沿海地区现代规模农业的发展进程。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立足沿海地区农村,在深入研究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演进轨迹;提出用于测度、评价转化的程度、水平、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实际发掘制约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和约束机制,探寻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演变方向,寻找最有利于发展当地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和转化模式,进而提出促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措施。从而一方面从量化的角度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经营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结合各地实际为促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提供借鉴和帮助。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论文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小规模兼业农业及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包括兼业农业、小规模兼业农业、规模经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等;并对这些概念所涉及的各种理论,包括恰亚诺夫“小农经济行为”理论、舒尔茨理性小农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等进行了梳理。 (2)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发展现状剖析。首先,结合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简要介绍了沿海地区的行政区划及地理范围、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以及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接下来,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详细介绍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的基本形态,包括其兼业主体、兼业内容、兼业模式、兼业深度等,并总结了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产生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及农业生产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演进轨迹的探讨。通过分析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时空演进轨迹、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演进轨迹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演进轨迹,将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时间轨迹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以解决粮食问题为核心的小规模分散农户单一性生产阶段(1978年~80年代中后期)、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小规模兼业农户多元化生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1世纪初)、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核心的适度规模农户专业性生产阶段(21世纪初至今)。 (4)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效果评价。首先对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含义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和描述,接下来将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本着整体性、综合性等原则,构建涵盖8个方面3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数学方法综合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对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并对各省市区的发展水平进行排序比较,具体分析地区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5)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约束体制。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主要的约束体制加以定量评测,指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机制、农业投入机制、农业产业化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约束了目前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转化,因此必须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6)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演变方向。主要通过对现有转化过程中的农业生产主体及经营模式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生产绩效的分析,指出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生产主体的改造及演变方向是培育适度规模现代农业核心农户,农业经营模式演变及整合的方向是推进合作社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及壮大。 (7)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推进机制研究。本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措施,包括通过土地流转机制改革与创新加速转化;通过农业科技研发及推广机制改革与创新加速转化;通过农业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与创新加速转化;通过农业产业化机制改革与创新加速转化;通过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加速转化。
【图文】:

曲线,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对要素组合规模的长期成本的衡量指标。一些经济活动之所以存在规模经,与该经济活动的成本特性很有关系,成本指出中固定成本占较大比重的经动,往往应注意其规模确定的经济性,并不是任何一种活动均具有规模经济模经济性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过大的规模同样也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从而带来规模的不经济。由此,规模经济也可述为:当企业随着投入要余的增加而使其产出以更大的比例增加时,即规模递增时,表明企业规模的经济;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要事投入增加产出增加比例反而下降,即规模报酬递减时,表明企业规模的不经济。在西观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的含义常常通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来表示:当企业发于规模经济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走向为向上倾斜(a 与 b 之间);当企展处于规模不经济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走向为向下倾斜(b 与 c 之间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规模曲线,那么“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le)”指的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 Q[165]。

最低经济规模,平均成本,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


图 2-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其中,1Q 是最低平均成本,称为最低经济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业在选择生产规模或进行资本投资时最低的产量水平。函数系数FC(Function Coeffcient)是反映规模经济的基本指标,它公FC AC/MC其中,FC 为函数系数; AC 为平均成本;MC 为边际成本。函数系数性有直接联系,成本弹件指的成本变化随产量变化的程度。其公式为/ /// /C C C QMC ACQ Q C Q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成本弹性是函数系数的倒数。因此,可归纳出如下①当 FC 1,或成本弹性小于 1 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存在规模②当 FC 1,或成本弹性等于 1 时,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③当 FC 1,或成本弹性大于 1 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规模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20;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欣;郭庆海;;基于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我国兼业农户行为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陈东平,浦志军;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分化现象考察与思考——以无锡市华庄镇的调查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许丽明;宋华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实现我国农业由弱质向强质的转变[J];改革先声;2001年07期

4 萧鸿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后(上)[J];世界农业;1980年10期

5 于秋芳;衣保中;;战后日本农户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02期

6 李丰;;农业人口的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从战后日本农业过剩人口的转移看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教训[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王永平;日本兼业农户问题浅探[J];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09期

8 徐昆荣;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成因[J];农业技术经济;1991年02期

9 项富;世界兼业农户的产生和发展[J];世界农业;1983年08期

10 周民德;兼业农户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农业政策所面临的一种挑战[J];中国农村经济;199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慧婷;;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2 刘晓东;;《资本论》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吕欣清;;山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初探[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4 李化;杜彦坤;陈宇;;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5 吴桢培;;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6 彭治云;吕经邦;曾爱国;宋朝辉;;武威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开发对策[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中万;;论农业形态转轨变型时期的农民增收问题[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严立冬;屈志光;朱蓓;;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农业绿色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白人朴;;“十五”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A];加快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韦仕通;;扬拱乡现状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裴会永;尊重兼业农户 选择厚粮薄经有其合理性[N];粮油市场报;2011年

2 牛尚;多方供智提高农业耕地“效率”[N];粮油市场报;2011年

3 记者 李松;自己够吃就行,老人农业疲惫不堪[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赵其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整理 王平;我国须走生态高值农业之路[N];东方城乡报;2010年

5 潘希;赵其国:我国须走生态高值农业之路[N];中国食品报;2010年

6 ;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新城农业品牌[N];营口日报;2010年

7 高云飞;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N];甘肃日报;2004年

8 程军 汪泽军 本报记者 李成;担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推手[N];眉山日报;2010年

9 市委政研室 梅书林邋方巍;农民的大幅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N];安康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陈司 通讯员 吉红霞;泌阳:加大农开项目建设力度[N];驻马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慧媛;沿海地区小规模兼业农业向适度规模现代农业转化的方向与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白全民;我国农业中间投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中;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肖大伟;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巍;新时期我国农业投资规模与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韩永涛;当代海峡两岸农业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罗其友;农业区域协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汤进华;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郊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燕林;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兼业农户土地转租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唐光耀;山西省农业资源特征及利用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涌;常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永辉;论战后日本农业及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经验教训[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延艺;我国农业环境退化: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疏浚;长春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雨;土地制度安排中的平等与效率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莉莉;新疆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张莉;凌源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4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4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