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0:51
【摘要】:口碑是消费者之间关于产品、服务、销售商特征等方面的非正式交流,口碑比厂商发布信息更具有可信性,对消费者产生更大影响力。网络环境下,口碑传播超越了熟人和朋友的小圈子,其影响范围和扩散速度是惊人的,甚至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为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而网络环境下口碑传播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传统的口碑传播是发生在家人、熟人和朋友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而虚拟社区口碑传播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发生在匿名的消费者之间的交流,那么传统的口碑传播理论是否能够解释虚拟社区口碑传播行为?如果不能,如何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调整创新?第二,网络口碑传播过程非常复杂,看起来是一幅杂乱模糊的场景,很难用清晰的图画勾勒出在口碑传播过程中发生影响的关键环节。第三,传统口碑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虚拟社区环境中是否也存在意见领袖呢?如果有,如何识别意见领袖?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消费类虚拟社区中口碑发送者和接收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工具,以社会交换理论,信任理论、归因理论为基础,从个体属性变量和关系变量两个方面研究了网络口碑对于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信任为中介变量的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影响模型。其中自变量包括口碑发送者特征、网站特征以及口碑接收者特征,因变量是网络口碑影响力,网络口碑信任度是中介变量,包括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个维度。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17.0和Visual plus1.04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口碑发送者专业性、同质性、口碑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强度、网站可信性显著正向影响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是通过网络口碑信任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口碑接收者专业性不仅显著影响网络口碑效应,而且还对口碑发送者特征、网站可信性与网络口碑可信度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当口碑接收者专业性高时,他们倾向于以口碑发送者专业性作为建立信任的线索;而当口碑接收者专业性低时,他们倾向于把网站可信性作为建立信任的线索。 此外,我们在研究网络口碑传播现象时不仅希望知道哪些因素影响网络口碑效应,我们更希望了解在虚拟社区中是谁在影响谁,也就是口碑传播的路径是什么?因此,本研究的第二部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社区网络结构特征如何影响口碑传播效应。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采用Delphi语言设计虚拟社区数据抓取程序,选择三个典型的消费类虚拟社区为抓取对象,抓取网络口碑传播记录,为社会网络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研究采用Ucinet6.0和Netdraw为分析工具对虚拟社区口碑传播的互动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 通过对三个典型消费类虚拟社区口碑传播过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虚拟社区中口碑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以弱关系为主。这种弱关系为主的互动关系形成的网络是个低密度、松散的、去中心化的网络。虚拟社区网络结构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这意味着虚拟社区口碑传播过程中,大部分社区成员对于口碑传播没有影响力,而少数社区成员具有重要影响力,这些少数重要社区成员即是虚拟社区中的意见领袖。通过聚类分析,我们识别出虚拟社区中谁是意见领袖,并分析意见领袖在虚拟社区口碑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意见领袖在虚拟社区中处于中心位置,他们以其专业性、创新性、表现力和高的产品介入度,对其他社区成员产生影响。这也说明,和传统口碑传播相似,虚拟社区环境中意见领袖仍在发挥作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虚拟社区的影响力来自于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意见领袖是虚拟社区的重要资产。 基于研究的相关结论,本论文的第三部分为虚拟社区治理和企业网络口碑营销提出对策和建议。
【图文】: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选择饭店要看饭统网的推荐;大众点、看电影要看豆瓣网上的评论;选择旅游目的地,喜欢天涯旅网站阅读他人的旅游攻略和旅游体验;买 IT 产品时,喜欢到太站查询专业人士的测评;在淘宝网购物时,会查看卖家的信息信息。网络口碑调查公司 CIC 于 2009 年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样本抽样调查和系列访谈,研究发现 81.2%的 BBS/博客用户买产品时都查询过相关网络口碑。网络口碑对手机、数码产品品的购买人群的影响几率达到 50%以上1(见图 1-1)。罗兰贝的《罗兰贝格中国消费者报告 2010》中表明网络口碑不仅影为,而且影响到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每一个环节(见图 1-2)。因为网络口碑引发了需求,有 56.3%的被访者通过网络口碑了7%的被访者通过参考网络口碑做出了购买决定。在购买之后,依然兴趣浓厚,有47.5%的被访者在购买之后仍然会上网查询网阶段,消费者主要通过网络来分享交流使用经验2。
1 绪论3图1-2 网络口碑对购买决策各环节的影响Figure 1-2 Influence of eWOM on consumer’s purchase behavior②网络口碑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模式传统环境下,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表现为 AIDMA 模式,即消费者开始关注某产品(attention),进而产生兴趣(interest),唤起对产品的渴望(desire),留下记忆(memory),,最后采取购买行动(action) (见图 1-3)。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广告学家 E.S 刘易斯提出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4;F713.36;F224
本文编号:2648429
【图文】:
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选择饭店要看饭统网的推荐;大众点、看电影要看豆瓣网上的评论;选择旅游目的地,喜欢天涯旅网站阅读他人的旅游攻略和旅游体验;买 IT 产品时,喜欢到太站查询专业人士的测评;在淘宝网购物时,会查看卖家的信息信息。网络口碑调查公司 CIC 于 2009 年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样本抽样调查和系列访谈,研究发现 81.2%的 BBS/博客用户买产品时都查询过相关网络口碑。网络口碑对手机、数码产品品的购买人群的影响几率达到 50%以上1(见图 1-1)。罗兰贝的《罗兰贝格中国消费者报告 2010》中表明网络口碑不仅影为,而且影响到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每一个环节(见图 1-2)。因为网络口碑引发了需求,有 56.3%的被访者通过网络口碑了7%的被访者通过参考网络口碑做出了购买决定。在购买之后,依然兴趣浓厚,有47.5%的被访者在购买之后仍然会上网查询网阶段,消费者主要通过网络来分享交流使用经验2。
1 绪论3图1-2 网络口碑对购买决策各环节的影响Figure 1-2 Influence of eWOM on consumer’s purchase behavior②网络口碑的兴起,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模式传统环境下,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表现为 AIDMA 模式,即消费者开始关注某产品(attention),进而产生兴趣(interest),唤起对产品的渴望(desire),留下记忆(memory),,最后采取购买行动(action) (见图 1-3)。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广告学家 E.S 刘易斯提出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4;F713.36;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胜军;苏晓蕾;宋亮;;地方口碑存在性与基于时间变化性研究[J];企业活力;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264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4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