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0:56
【摘要】: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人才结构优化动态匹配是客观规律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国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需求性越来越强。而目前,我国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适配性不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突出性问题。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并且,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适配已成为我国各省市政府最急需解决的实践难题。因此,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匹配将会成为十二五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亟待展开研究。 协同学是一门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在阐述多子系统在空间、时间或功能的协调以及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有序结构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为本文研究主题——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论文的研究从分析我国区域人才结构规划的实践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开始,借鉴协同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成果,初步建立起由协同机理分析、序参量提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及协同实施模式构建等内容组成的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框架。 在协同机理分析方面,分析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子系统耦合的必然性,构建了二者耦合的复合系统模型,对二者协同发展下的深层次耦合互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在序参量提取、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进行评价方面,确定了序参量提取的总体思路,即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的四个时序结构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导向维度进行耦合对接,提取系列序参量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功效函数法进行具体的测评。 在协同实施模式构建方面,从满足广义模型的特征需求,针对复合系统的大系统特性,实现大系统的智能化,遵从递阶协调控制的思想具体构建了协同实施模型。 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以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为样本,进行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的测算及预测,并依此进行了协调适配度历史的和发展趋势的总体性分析和评价;其次以北京和辽宁省为代表性省市,进行了协同实施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分析和评价;最后,依据上述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和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C964.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菊莲;;论产业结构及相应的人才结构调整[J];北方经济;2007年05期

2 张东平;;安全评估中的专家系统法及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徐颂陶谈制定“十五”人才规划[J];中国人才;2001年01期

4 郭炎;李文娟;;编制“人才规划”借力高校[J];中国人才;2006年13期

5 林越静;;人才规划重在实施管理[J];中国人才;2007年17期

6 吴中伦;陈万明;;构建区域人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才;2009年05期

7 李京文;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意义的科技经济学专著——评《科技产业转型—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战略管理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8 简新华;叶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9 胡树光;刘志高;樊瑛;;产业结构演替理论进展与评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重力;邵敏;;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基于马氏距离配对的倍差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北京市人事局 朱深;[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2 北京市人事局综合计划处 朱深;[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3 殷继明;[N];新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波;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苗红;“高等教育—经济”复合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邝小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何天祥;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评价模型[D];中南大学;2006年

6 丁铭华;基于自组织的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张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静茹;劳动力的非均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郭大维;产业结构高级化中人力资本投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张萍;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况卫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1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51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b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