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海域承载力评价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3:14
【摘要】:伴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世界范围内工业化浪潮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类自身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趋尖锐,海洋作为资源宝库和人类生存空间的价值大大提升,世界各临海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海洋资源开发,大规模向海洋进军,一股席卷全球的海洋开发热潮悄然兴起。不断升温的海洋开发活动给沿海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由于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破坏,海岸侵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渔业资源衰退、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常见并不断恶化,已经给沿海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沿海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各种海洋生态问题多与沿海地区不合理的经济临海布局直接相关。海岸带是地球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其生态平衡依赖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特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些过程极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迅速退化。随着临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不断加重,人海相互作用空前增强,而经济临海布局作为生产力在空间上的配置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剧烈。在经济临海布局中,所布局海域的承载能力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一因素历来被传统的布局理论与实践所忽视。事实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摒弃过去单纯依照传统生产力布局理论安排沿海地区涉海生产力布局的错误做法,将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因子纳入布局方案的制定,使环境保护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将环境因素纳入沿海地区涉海生产力布局实践必须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尤其是海域承载力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海域承载力即海洋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资源的稀缺性和海洋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导致了海域对人类活动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将临海经济布局在海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这一问题,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为临海经济布局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在对海域承载力和经济临海布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海域承载力评价并用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一般方法,并以胶州湾为案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应用。 论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分为三个板块: 一是对海域承载力与经济临海布局一般关系的研究。在该板块中,论文首先在对海域承载力进行概念解释、内容划分、特征描述基础上,深入归纳总结了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对经济的临海布局现象和趋势进行了探讨,基于主导产业分析划分了经济临海布局的基本类型,分析了经济临海布局的内在驱动力和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以三种行为、四种变化、五种关系为框架,讨论了经济临海布局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阐述了港口、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养殖业、海水制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工业、海洋矿业、海水利用业等主要临海经济类型的海洋资源需求与海洋环境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海域可承载的经济临海布局优化途径。 二是面向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在本部分中,论文首先以P-S-R模型为框架,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动态性、可靠性原则,建立了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了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面向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海域承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三是对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实证研究。通过该研究,以案例的形式进一步阐述了应用本文建立的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海域承载力评价,并用于经济临海布局优化的一般方法,同时也对环胶州湾地区经济临海布局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图文】:

连线图,地理位置图,胶州湾,地理位置


湾为例的实证研究湾概况然地理概况湾(35°18′N~36°18′N,120°04′E-120°23′E)位于南岸,是山东半岛西南部黄海伸入内陆的半封闭式天然海湾′36″N、120°16′49″E)与薛家岛脚子石(36°00′53E)连线为界与黄海相通。

地理位置图,连线图,胶州湾,海湾


胶州湾(35°18′N~36°18′N,120°04′E-120°23′E)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岸,,是山东半岛西南部黄海伸入内陆的半封闭式天然海湾。以团岛头(36°02′36″N、120°16′49″E)与薛家岛脚子石(36°00′53″N、120°17′30″E)连线为界与黄海相通。图 6-1 胶州湾地理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74;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峥;王朝旭;陶玲;侯培强;;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2 李莉;梁生康;石晓勇;王修林;;2007年环胶州湾入海河流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入海通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3 王伟;林晓红;;基于环境容量的胶州湾水环境保护对策[J];节能与环保;2010年07期

4 刘敏;王书肖;段雷;;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北京市和房山区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6期

5 刘斯康,王水嫩;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新的产业布局[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6 李清龙,王路光,张焕祯,闫新兴;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7 狄乾斌,韩增林,刘锴;海域承载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8 曹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及理论依据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9 张晓东,池天河;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10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盖美;近岸海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海陆一体化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惠凯;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都晓岩;泛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世星;系统动力学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2 郭良波;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李健;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5 王泽宇;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合理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希柱;广西沿海工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7 马妍妍;基于遥感的胶州湾湿地动态变化及质量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成洪山;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拂坤;胶州湾入海污染物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丽;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6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66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