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削冰,徐顽强,宋捷,胡国龙;潇湘“麓谷”de“凹地效应”——长沙高新区发展纪实[J];中国高新区;2002年06期
2 马相坤;刘相合;;百舸争流千帆竞——潍坊高新区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纪实[J];中国高新区;2009年01期
3 耕夫;周飞;;而今迈步从头越——湘潭高新区鼎力打造“千亿园区”纪实[J];中国高新区;2010年09期
4 解玉琦;;关于河北高新区建设的思考[J];乡音;2001年07期
5 陈虹;薛静;;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02年08期
6 艾新伟;产业聚合 特色立区——访洛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忠道[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08期
7 刘金元;;加大创新力度 发展特色产业[J];政策;2006年01期
8 杨新勇;;论高新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的法律地位[J];中国高新区;2006年03期
9 曾光辉;;打造新“八通一平” 营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环境[J];中国高新区;2007年06期
10 邵继祥;;从“蓬间小雀”到“展翅大鹏”——营口高新区发展纪实[J];中国高新区;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5章 高新区自主创新案例分析——以惠州仲恺高新区为例[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C];2010年
2 黄丽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研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洪亮平;周晓;;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晶;罗小龙;;基于企业家城市理论的高新区发展与转型研究——以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家祥;;南京高新区转型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通化市委党校课题组;苗葳;;建设国家级高新区 打造通化医药名城[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晋宛;张东亮;单汨源;;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战略框架的构建——中美国家创新体系对比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伍光磊;伍光华;;浅议矿业企业的管理创新[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涵;;小议产业园区宜居建设——以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德吉;;站在科技创新的高度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贤 实习生 钟颖;政府优先采购高新区自主创新产品[N];广西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永强;聚集主体 完善体系 优化环境[N];宝鸡日报;2007年
3 稀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苏文清;实践“三个代表” 加快稀土高新区发展步伐[N];科技日报;2002年
4 通讯员 沈一鸣;依托科技创新 苏州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朱卫国 通讯员 李辉;建行投入50亿元支持高新区发展[N];济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瑜;国家高新区发展要注意“五个转变”[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朱敏丽 叶桂华;集合一切要素支持高新区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8 赵卫中 姜啸琴;政信合作 400亿元资金助推大连高新区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记者 李莹;省内外专家论证我市高新区发展规划[N];佳木斯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潘静 通讯员 沈雪琴;拉开高新区发展大框架[N];蚌埠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峰;我国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育新;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及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沙新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冬梅;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拟合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胡类明;中国高新区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刘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代瑞红;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道华;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的规划探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谭权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曲用心;广西区域创新主体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刘鑫;我国自主创新与产学研[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单体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曦;成都市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世峰;欠发达地区高新区管理模式创新[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杨剑;西安市高新区(一、二期用地)土地再开发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张斌;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邹慧萍;枣庄高新区管理体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0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1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