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企业集团研发协同与研发绩效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06:41
【摘要】:母子公司关系是企业集团成长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一种内部化公司关系。从世界范围内看,当今跨国公司成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有效推动跨国公司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相比之下,我国企业集团在研发过程中常常会忽略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合作。企业集团的创新优势不仅来自母公司,也来自子公司,子公司不仅仅是母公司职能的延伸,而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研发,因此构建良好的母子公司关系,改善企业集团研发协同模式,提升母子公司的研发能力,是企业集团获取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协同学视角,运用实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提高集团研发整体绩效为最终目的,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将企业集团研发从企业层面分为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和公司内部协同三个维度,研究了战略导向、组织文化、激励机制及沟通机制四大因素对企业集团研发协同各维度的影响,研发协同各维度的实现程度对集团研发绩效的影响,深入揭示企业集团研发协同的内在规律,构建了企业集团研发协同的基本研究框架,从理论上拓宽了企业集团研发的研究视角,为指导企业集团研发系统协同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企业集团、协同及研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借此理清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研究思路,为本文研究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然后结合相关文献,将企业集团的研发协同分为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和公司内部协同三个维度,提出企业集团研发协同影响因素、协同水平和研发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在描述性分析和研究方法明确的基础上,以我国企业集团的研发协同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等计量统计分析方法,对理论框架及假设进行检验,探讨研究结论对促进集团研发协同实现和提升研发绩效的实践作用。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母子公司研发协同更多的受到集团的战略导向、集团文化和沟通机制的影响,子公司间研发协同受到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的影响,公司内部协同受组织文化、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的影响。较高的战略匹配度会促进母子公司间研发协同更好的实现,提高母子公司的研发协同水平;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励母子公司积极进行协同创新,创造研发协同价值;子公司间的研发协同和公司内部研发协同更应该注重激励机制与沟通机制,给研发成员提供良好的物质与精神激励,并且建立合理畅通的信息、资源、技术的沟通交流平台;顺畅的沟通交流机制,能够促进集团各研发主体间的信息、知识等资源的有效传递,形成研发过程中的协同共享氛围,构建和谐高效的研发协同网络。 二是,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公司内部协同均对集团研发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企业集团通过母子公司、子公司间以及公司内部的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研发成本、扩大研发规模、提高研发效率、提高产品的创新性,获取远超过单个主体的研发绩效。 三是,母子公司协同在战略导向与集团研发绩效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母子公司协同在组织文化与集团研发绩效间产生完全中介作用;母子公司协同和子公司间协同在激励机制与集团研发绩效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和公司内部协同在沟通机制和集团研发绩效间产生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因素、协同水平与研发绩效三者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影响因素即对协同的实现有影响,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集团研发绩效的提高。企业集团研发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战略性工程,企业集团应关注集团的战略、组织、激励及沟通机制的构建,促进研发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主要贡献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文献引证的基础上,用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将企业集团研发从企业层面分为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和公司内部协同三个维度,并分别研究了战略导向、组织文化、激励机制及沟通机制四大因素对企业集团研发各维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企业集团研发协同的理论框架:二是,构建企业集团研发的母子公司协同、子公司间协同和公司内部协同三个维度的测量问卷,战略导向、组织文化、激励激励、沟通机制四大影响因素的测量问卷,以及企业集团研发绩效的测量问卷,通过小样本预测试和大样本正式调查,最终形成包含研发协同影响因素、协同水平及研发绩效的三大部分内容的企业集团研发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发协同在影响因素与研发绩效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3.1;F276.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世娟;郑建存;刘莉;;行业竞争环境与企业集团重组行为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邹志勇;武春友;;企业集团协同能力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3 李文海;;我国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与竞争力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教育;2008年08期

4 邹志勇;武春友;;企业集团管理协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9期

5 李彬;;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规模与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3期

6 张平;;我国企业集团行业多元化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7 宋旭琴;蓝海林;;我国企业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12期

8 郜振国;;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以郑煤集团公司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平;;我国企业集团的区域多元化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吕源,姚俊,蓝海林;企业集团的理论综述与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长青;;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的思考[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熊胜绪;;国家对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总体构思[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3 ;贵州神奇企业集团简介[A];2003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特辑[C];2003年

4 米传军;李志祥;;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企业集团内部绩效评价[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继荣;张晴;;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框架的探讨——基于国有企业集团的分析[A];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与难点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晓蔷;;企业集团及我市集团存在的问题[A];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论文集[C];2001年

7 ;从澳柯玛危机谈企业集团的合理发展(一)[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荣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君彩;王保平;;基于IT环境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监控问题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梁美健;;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对资本预算的丰富与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汲传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张先锋邋邢丹;山庄企业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N];承德日报;2008年

3 苏统 旦莺;我省企业集团运行机制亟待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4年

4 于松波;企业法人联合体的担保行为无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贵州省公路工程总公司;两法合并后企业集团缴纳所得税问题得到改进[N];贵州日报;2007年

6 李勇;为百姓多办实事[N];湖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屹;中国嘉陵借股改构建全球化企业集团[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陈前 熊启鑫;“七乡”企业一面旗[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记者 陈锋邋实习生 和晓龙;国投煤炭牵手新登[N];郑州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小维;我省30家企业集团 前9月资产同比增加110亿元[N];兰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静;企业集团研发协同与研发绩效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吴玲;中国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6 蒋东仁;论产业集群及其成长中的政府行为[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薇;转型经济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赫凤杰;公司资本结构战略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闫森;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崔渭;中国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企业集团的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晓路;企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四宝;珠三角企业集团内部连锁董事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4 谢芳;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余菊;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利益输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黄河;成都市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吴君;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张立武;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吴方辉;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惠民;汉江集团增长型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2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12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